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本电脑 > 主流笔记本 > 新闻
4K级PC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 2015/3/24 14:56:2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以前我们总是说,硬盘是PC配件的桎梏者,它作为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子,制约着整套系统的进化,而随着大容量SSD的广泛采纳,似乎又到了寻找下一个短板的时候,而在目前,似乎显示屏又成为了厂商与玩家虽追捧的下一个“需要大幅进化”的关键点。

 

        以前我们总是说,硬盘是PC配件的桎梏者,它作为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子,制约着整套系统的进化,而随着大容量SSD的广泛采纳,似乎又到了寻找下一个短板的时候,而在目前,似乎显示屏又成为了厂商与玩家虽追捧的下一个“需要大幅进化”的关键点,因此,在全高清才刚刚站上舞台中央的情况下,4K级输出又开始被大肆热炒,早在去年就有不少笔记本推出了搭载4K显示屏的机型,虽然厂商闹得厉害,但从市售机型来看,4K机型的卖相一直不温不火,隐藏于其后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小尺寸高像素,应用程序水土不服

 

对于PC而言,4K显示缺乏有效的系统和软件生态圈进行全面支持,在4K显示屏下会出现许多不利于使用的问题,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却买不到舒适的体验。在这方面苹果的封闭系统优势尽显

 

当说到搭载4K级显示屏的PC,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类产品大多是以轻薄为卖点产品,如华硕UX305、宏碁Aspire V Nitro等机型,照理来说,超清屏更应该出现在大尺寸产品上,毕竟可以让单位面积的像素密集度相对较低,可明显提升使用效果,但反而像Alienware 18等售价高高在上的产品完全没有想过要推出4K、3K哪怕2K级显示屏机型,这是为什么呢?

最大的原因,还在于Windows操作系统对超清分辨率依然水土不服。

从1366×768分辨率升级到1920×1080,在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像素密度增加约2倍,即便是13.3英寸屏也能获得相当不错的视觉效果,这是从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的一个过程,而且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而言,这样的调整对UI设计的改动并不算大,甚至很多程序都无需改动。但从1920×1080,到4K级3840×2160,则是在像素密度已经较为饱和的情况下直接提升了足足4倍,虽然这可以非常明显地提升图形图像的观赏效果,但对于开放性的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环境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Windows设备管理器在4K分辨率下都只能以相当模糊的不正常形态进行显示,绝大多数应用程序的字体变得非常小,图标也都相当迷你,而且即便强制用鼠标滚轮放大,也会形成明显的失真。

4K尚未普及,应用程序厂商就不会改变设计,从而让消费者从直观上就不愿意接受4K,进而让4K难以得到普及……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只有在显示器和电视端,4K才稍微有一点建树的重要原因。

相对而言,封闭系统的苹果iMac甚至已经推出了5K级一体机,但得益于强悍的应用程序管理机制,配合OSX操作系统可获得非常好的显示效果,应用程序兼容性也做到了最佳水准。

 

 

本文出自2015-03-23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11期 C.笔记本电脑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