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被吹大的 AI 泡沫: 很多都冲着骗取政府补贴老路去
  • 2017/4/14 16:07:5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国内最牛逼的科大讯飞、暴风集团,和大部分机器人企业,大部分利润,其实都来自政府供血


某地方政府主办的机器人展受到热捧


“大家都没有那么多耐心了,一拥而上炒作同样的事情好像我们的世界一夜之间就要被人工智能改变一样我非常担心,人工智能正在产生很多吹出来的泡沫。”4月10日,AI领域业内知名专家沈宁(化名)对“AI与机器人”dnbai2017) 记者说

 这位专家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过去1年多来,这位专家每个月几乎都要出席几场AI论坛和研讨会,是他过去十年出席会议总和的几倍,按照他的说法:“绝大部分会议极度雷同,10场与1场没多少区别,我的发言PPT,也一次次在不同场合重复枯燥讲述。”

 AI热产生的泡沫正在引起业界更多人注意。这其中,包括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2015年病后回归以来,沉寂已久的李开复俨然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布道者,他不仅发起了德扑人机大战,而且几乎言出必谈人工智能,认为自己“我不是李开复,我是人工智能”。

 

现在李开复同样担心,现在创投市场人工智能泡沫很严重,每个商业计划书都要加上人工智能,几乎任何行业的创始人都说自己是AI公司。“最近,我见了一个做内衣的,也说自己是AI企业,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一个做内衣的,为何也说自己是一个做AI的企业呢?这位业内人士的说法是,除了蹭热点想要拿到溢价投资之外,甚至是以此获得来自政府的补贴。“随着AI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对AI的大笔政府补贴也即将出炉,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那样千方百计争取AI补贴的局面就会出现。”

 

数据:

 根据《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全球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一时间,人工智能创业成为了国内创投市场的主流,名副其实的风口行业。

创业者、投资者、各地政府一起吹大了 AI 泡沫

 

     白晓亮(化名)觉得,自己的创业成功梦想,就要着落在AI这个身上了。

 

尽管他所创办的,只是一个儿童识字为主的教育APP,过去几年来半死不活的存在着,连投资人的门都从未敲响过,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刚刚过去的3月,提出将公司转型“AI+全场景学习”的口号。

 

     “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人机结合,可以为学员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并实现动态调整。”白晓亮“AI与机器人”(dnbai2017) 说。

 

 只是,构建AI教学最关键的底端AI技术在哪里,大数据在哪里,甚至什么是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对于交通学院毕业出身的白晓亮来说,这还是目前没有考虑清楚,或者说根本没有去考虑的事情,他对“AI与记者”坦承:“现在对我们来说,是想用AI这个概念,去敲开投资人的房门。”

 

“做内衣的、做保健品的、卖房的,都在说自己是人工智能,我们好歹也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说自己是AI创业,还是沾能上边的吧?”他说。

 

AI卖房的包括二手房中介平台安居客,用AI做保健品的是汤臣倍健—还有李开复遇到的,加几个传感器和APP就宣称的“AI内衣”。“这就是典型的伪人工智能,做出来的也是伪需求。”李开复甚至认为,人型家用机器人也是炒概念的伪人工智能,因为这很难达到人类预期。

 

 “现在有些工厂为了抢概念一定要弄个无人工厂,有的岗位明明是很不好替换人工的,即使成本更高也还是要做。在一个AI会议上,用机器人代替部分工人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也吐槽说。

 

  不过,这些并不妨碍资本正疯狂演绎一场AI哄抢大戏。联想之星、真格基金、创新工场、IDG、红杉资本等所有基金频繁出手,投资涉及的领域包括无人驾驶、智能硬件、语音交互等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

 

“今后要将创新工场变成‘AI工厂’,并且已经把50%的投资都放诸于此,以后有谁要投资AI,来创新工场就够了”俨然AI布道者的李开复,短时间内在国内投资了30多家AI相关的创业公司,据称目前已经投资了接近1亿美元,包括旷视科技、驭势科技业界鼎鼎大名者,也包括小鱼儿科技、奇幻工房领域定位剑走偏锋者。

 

 这些仅仅李开复布局的第一步。创新工厂还设立了深圳孵化平台,并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还在刚过去的4月6日与海南生态园合作,举办了德扑人机大战。

 

“人工智能又变成了类似上一轮移动APP、O2O式的,大家热炒的概念。投资人不一定有多懂,也不一定有多愿意投,别的基金都在投AI,你不投也不好跟管理合伙人交待。”一位2014年开始在物联网领域试水的创业者对记者说,2016年前,他找了无数投资人,没有一个愿意给个天使轮,但到了2016年,20来家资金疯狂涌入,都想投资自己,一夜之间让自己觉得变得好高大上。“就因为物联网也可以归入人工智能这个大的概念之中。”

 

按照 Greylock 合伙人 Josh Elman的观点:这是因为目前AI局势不明朗,资本心急不布局可能落后,布局怕投错,由此生成的讨论也就越来越多,甚至产生长时间的竞争。有些公司把人工智能技术当“锤子”到处找“钉子”砸,一些投资者也很配合,遇到和AI沾边的公司,便很乐意的扔钱过去。

 

热情的还有各级地方政府。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导致各地政府出现AI热潮。即便在政府层面,相当一批地方政府也甚至分不清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区别,却仍然像当初软件园、孵化器一样一窝蜂将AI制定为最为重要的战略政策措施。

 

13家投资机构118起在细分领域的投资分布图


走入误区,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是完全不同两回事


 资本创业者、政府一拥而上,无非是看好人工智能未来的商业化。但现实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目前的商业应用环境如何?

“目前来看,AI创业有两种错误的形态。一是大讲概念和生态,纸上谈兵式的‘风口论。”沈宁对“AI与机器人”(dnbai2017) 称,比如,从他参加的众多AI论坛会议来看,很多嘉宾、企业都是先谈及自身技术进展,并赋予巨大的商业想象力,然后阐述未来方向,强调自家AI方面的大格局和大变革,以及能够想象到的应用场景。

问题是,PPT上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现实中并没有找到落地的合作伙伴,所谓引领变革的产品技术在用户数量上寥寥无几,所描绘的生态和场景或许5年、10年甚至更久之后才可能实现。

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接受采访时曾称,技术需要被大范围应用才能发挥价值,这种重要性不光体现在算法迭代上,也体现在数据积累上。换言之,数据量和算法的不断演进,二者之间其实是正循环的关系,建立闭环非常重要。

“AI有着天然的技术门槛决定了不是什么公司都能干得了线性资本创始人王淮同样认为,AI是一个跟学术关联性很高的领域,要应用到一些产业或行业,不能简单地靠PPT商业思维去打通。“科研到技术,技术到产品,产品变成商业,对一个创业者来说会面临不同的生死问题

实际上,抛开像“AI内衣”这种噌热点的伪人工智能,即便是那些有着深厚技术背景的创业者,也有难以弥补的短板。

“学术和技术背景是这部分创业的强项,但是这些技术出身的,往往缺少产品思维,甚至是公关思维,不太会发掘应用场景,想问题不是按照产品开发的模式先看有怎样的场景和需求。而是反向思考我的技术有可能满足哪些场景,这些场景是不是可以推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姚颂也谈到了这个问题。2016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姚颂进入深度学习硬件领域,创立了深鉴科技。

对姚颂所创办的公司而言,B2B2C的模式发展,先将产品卖给公司客户,再由客户打包整体产品卖给用户,这个通路目前还在打通过程中。 “大家都想做2B的服务,但又发现赚钱还得做2C,然后很多公司其实是中间态,都一窝蜂而上,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形态。

思必驰市场总监龙梦竹也认为,“比如语音识别创业领域,目前就有几十家创业公司,除了科大讯飞、思必驰等几家有自己的优势,也就是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有一个生态系统之外,其余的几十家创业公司,都在说做得是自然口语交互,产品有多么人性化。但都说不出有什么技术是别人做不到的,这方面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对此,沈宁的答案是,虽然现在即便如此,因为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都需要时间,使得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的可能性很小,同时,算法的优化又离不开海量数据支撑。

 

本文出自2017-04-17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15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