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28 14:18:2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黎坤
- 作者:
Win8携触控来袭,PC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极有可能就是触控。而伴随着触控而来的各种变形本,谁才是体验最好的?谁又是问题最大的产品?谁又有可能将成未来的主流(或主导形态)?今天,我们就针对现有的七类变形本进行一次横向体验测试,告诉大家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PART1:变形,为触控而生
笔记本的形态结构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核心不变,在周边设计上作出差异”是这些年来笔记本亘古不变的前进路线,但随着触控对IT设备带来的“地震效应”,PC两大支柱之一的微软也将最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8烙上了触控的标签,为了迎合这全新的应用方式,变形本就自然应运而生。
相对于传统形态的笔记本,配合Windows 8的变形本有着平板和PC一体化的特殊优势,也就是说,在触控与传统键鼠操作上,可以实现一机双操作,而这也是变形本诞生的最大目的,同时也有机会重新盘活已经接近僵化的笔记本理解思路——以前大家习惯于比性能、比材质、比性价比,而在变形本时代,不再一致的形态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哪种形态,甚至哪个品牌更适合。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形态不一的产品将可能带来市场的灾难”,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破坏性的变化或许也会最终催生一个新时代的降临,就好比“性能倒退求低价”上网本打破了轻薄本的价格坚冰,CULV打开超极本序幕一样,或许变形本的历史影响力会远大于这些先例,但我们认为破与立一贯并存,为触控而生的变形本就像当年的手机,滑盖、直板、侧滑、旋转屏、触屏……多元化的未来或许总有不稳定感,但也无不让人兴奋地期待这个市场的未来。
PART2:变形本的三六九式
触控引发了变形,而真正刺激各大厂商创新欲望的还是“到底怎样变”——变化的合理性、可靠性,用户的心理接受程度,成本,专利权……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笔记本领域如此热闹。就目前来看,最常见的变形本有以下七种变形方式,接下来我们就逐一点兵,欢迎大家来到变形本的世界。
形式1:360°开合
一般的笔记本屏幕最多可以实现180°开合平放,而为了触控操作更为便利,更大角度的开合势在必行。单转轴很难在保证轻薄的同时实现大开合角度,因此,双转轴铰链的诞生也就有理有据了,在180°以内开合只需其中一个转轴,而如果要继续打开屏幕,第二转轴就开始工作,实现360°开合。
形式2:单转轴旋转
可以说,这样的旋转方式已经颇有年月,堪称经典,曾获ThinkPad、惠普等品牌商用本均采用过这样的设计,屏幕可以开合180°,同时支持水平方向逆时针180°旋转。
形式3:屏幕空翻
如果说之前的两种屏幕旋转设计还不够刺激,那这款框内旋转的“空翻”式旋转屏相信你一定没见过,它的设计思路是将屏幕卡在一个金属框内实现垂直翻转。可以说这是一种想法简单,却又不失大胆的创新。
形式4:滑动提屏
由平板形态变为笔记本形态,首先需要向上滑动屏幕,直至完全露出键盘后,再提起屏幕。这样的设计是第一次出现在笔记本上,但不由得让人想起滑盖手机。
形式5:侧滑站立
与前一种变形方式类似,侧滑站立式也是提起屏幕即可完成从平板变形笔记本,但不同点在于它的滑动+提起是一气呵成的,而且背部有一块用作支撑屏幕的金属板。
形式6:屏机分离
“笔记本变身平板?把屏幕拔下来就是了呀!”这是很久以前我在拆解笔记本屏幕时突然想到的,后来华硕就推出了屏幕与底座可分离的Transformer系列平板,而在变形本时代,采用这种分离设计的Transformer Book也应运而生(目前还没有上市)。
形式7:双屏幕
要说最惊世骇俗的,都是一般人不敢想的——没有大开合角度、也不能多角度翻转、屏幕也不能从机身上拔下来……但它却在笔记本顶盖上又添加了一块屏幕,打开盖是笔记本,合上盖是平板。
PART3:谁是变形王
综合体验谁出色?
测试方法:以日常生活作为标准
测试触控变形本显然不能走常规的方式,我打算以实际体验为基础,每款变形本都让数位编辑交叉使用1~2天,在文字办公、网页浏览、触控游戏、触控上网、看视频、听音乐等各种生活场景中找出各类变形本的优缺点。
现有变形本很难避免的问题:
一、平板形态下不便手持。因为是笔记本、平板一体化设计,所以在平板形态下,相比单独的平板还是要重不少。除了可分离设计外,其他的几种形态都存在这一问题。目前来看,依然需要等待英特尔新超低电压处理器和新的轻型制造材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鼠标操作影音娱乐更自然。虽然触控很炫,但在有鼠标可选,屏幕又够大的情况下,笔记本形态的影音娱乐无疑更高效。Win 8应用商店里面还没有特别精彩的专属于触控的应用。
三、有一定的学习成本。由于采用了变形设计,不少的机身按键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有些产品第一次拿到时还需要寻找开机键,增加了学习成本。
形态出色 屏机分离:实用性最高
变形方式体验:简单而实用
取下屏幕就是平板,装回底座即为笔记本。这样的方式通过我的实际应用来看还是比较实用的,而且拆装都很方便。但重点是要在各自的形态下以相应的方式去使用,杜绝以PC的思路来用平板,反之亦然。
文字工作、网页浏览:合体模式下轻松搞定
虽然硬件结构有所不同,但在保持合体的情况下,与传统笔记本的使用体验没有明显区别,日常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触控游戏与上网:分离后就是一台平板电脑
将屏幕从底座上分离后的平板模式很方便触控操作,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大尺寸的平板电脑,重量可以控制在700g以内,路上使用也很方便。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形态是最舒适便携的。
影音娱乐:两种模式互不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分离式设计让平板与传统笔记本形态之间不再互相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同的场景下,哪种模式更方便我们就能用哪个。坐在书桌旁结合鼠标看电影听音乐很惬意,分离平板后蜷缩在沙发里拿着也不会太累。
目前最大问题:
即便是17W TDP的低电压Core i处理器,功耗也太高,屏幕面发热大且续航不可能太长。若用低功耗Atom处理器可解决这一问题但性能又太次,难以满足流畅的触控娱乐需求。另外,分体设计会导致成本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平板的接口较少。
你可以把这类变形本理解为笔记本端的一体机,因为它也是将所有配件均集中到显示屏上,键盘成为一个扩展设备,提供接口、键盘、第二电池以及更熟悉的PC操作方式,有着极高的适应性
形态出色 单转轴旋转:经典变形的再续前缘
变形方式体验:功能很全面
作为笔记本上历史最悠久的变形模式(也就是Tablet PC模式),单转轴旋转屏的实用性其实相当高,基本上单手即可实现变形,变形后的触控稳定性也很高。
文字工作、网页浏览:跟传统笔记本一样
单转轴旋转类变形本在日常文字与网页操作时与传统笔记本没有不同,所以大家可以很安心的用它来办公。
触控游戏与上网:触控操作很随心
单转轴旋转类变形本可以实现帐篷模式,因此在触控操作方面,只要可以放在平稳的支撑物上,均可以达到较为舒适的操作体验,而在家以平板模式玩玩《忍者飞镖》也是很有意思滴!
影音娱乐:触控可用,鼠标更佳
单转轴旋转类变形本在帐篷模式下C面依然面向用户,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声道不会左右互调,坐直了用触控看看电影、听听歌还是OK的。当然,如果想在家里以更自由的造型看电影的话,还是选择鼠标操作吧。
目前最大问题:
Tablet PC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在消费级市场从来没有火起来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失败的形态”,所以很多厂商都不愿意触及。另外,转轴处设计有一定复杂性。由于主机部分没有太多改动,容易导致厂商为了降低售价而研发出“低成本式的砖头机”。
单转轴旋转变形本也可以实现帐篷模式,触控更稳定且左右声道不受影响
360°开合:还有改进的余地
变形方式体验:操作不突兀,但动作有点大
开合屏幕本来就是使用笔记本的第一个步骤,因此360°开合显然不会与我们的习惯相冲突。不过在大角度开合时需要两手大幅度操作,有时候会略显不便。
文字工作、网页浏览:好用,与传统笔记本无异
由于这类变形本在PC形态下与传统超极本并无差别,因此体验很好。
触控游戏与上网:使用体验很自然
如果有地方可以摆放的话,得益于360°开合的屏幕,可以将屏幕打开至300°左右,以帐篷的形式摆放在桌子上,这时候进行触控游戏或网页浏览就很稳定,当然,平放在桌面上当平板也是很不错的。只要重量可以控制在1kg以内,相信手持操作也不是太大问题。
影音娱乐:解决床上看片的重大课题
如果以传统PC的方式来使用,没有什么问题。但平板模式下由于机身的重量问题只能低着头看。帐篷模式优点明显:可以解决在床上看片的支撑问题和散热问题(事实上我们认为这是这一变形方式的最大卖点),但这时扬声器左右声道就反了,对影音感受有一定影响。当然,厂商可以设计声道翻转功能。
目前最大问题:
转轴部分需要重新设计,需要注意声道反转的问题。另外,键盘面朝下,对摆放的材质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果不平坦,用户会担心伤及键盘。
在帐篷模式下,360°开合变形后左右扬声器位置互调,影音体验略有影响
屏幕空翻:另类变形考验设计水准
变形方式体验:手感尚可,更考验材料设计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创新的变形方式,它能够通过屏幕在屏幕框内的翻转进而在笔记本模式及平板模式间切换。只要转轴设计够出色、材料够坚固,就没有问题。
文字工作、网页浏览:还是一款正常笔记本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但凡设计屏幕旋转的变形本,日常的键盘操作与网页浏览都没有影响。
触控游戏与上网: 平板模式很方便
作为一种屏幕旋转的变形方式,它可以在笔记本与平板形态下自由切换,在平板模式下的触控操作与普通平板电脑无异。不过要尽量避免在笔记本形态下玩触控,因为此时屏幕还是不够稳定。
影音娱乐:与正常笔记本无异,但在床上用有局限
在正常笔记本形态下,无论看电影还是听音乐,用鼠标操作显然都很方便。当然,你也可以转换为彻底的平板形态放在腿上看,也可以蜷缩在沙发上看。但不同于前几种形态,它的主机部分(发热部分)始终在底部,除非费力地抱着,不然在床上用,还是会和传统笔记本一样遭遇散热和进气的限制。
目前最大问题:
这一设计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屏幕边框厚度增加,另外屏幕框和屏幕内由于特殊的走线设计,会使得屏幕面不可能太薄。整机厚度会有一定增加。
空翻很炫,但对材质与设计的要求也同样变高了,这也就意味着成本的必然提升
最不靠谱 滑动提屏:无所适从的触控
变形方式体验:繁杂,屏幕稳定性差
从触控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变形模式。首先它的变形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先将屏幕滑动到位,再提起屏幕,单手很难完成操作,就便利性而言不及其他变形本。除此之外,它的屏幕稳定性不佳,别说触控,就连打字时稍用力,也会造成屏幕抖动。
文字工作、网页浏览: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在笔记本形态下,虽然它的屏幕可调角度较小,但基本可以满足工作需求,在这方面与一般笔记本无异。
触控游戏与上网:平板形态尚可,笔记本形态屏幕晃动大
与其他类型的变形一样,在平板形态下的触控操作很不错,但如果想要以笔记本形态进行触控的话,问题就比较明显了,由于这种结构下,屏幕背面没有坚固的支撑物,屏幕仅仅依靠铰链是稳不住的,手指轻轻触碰都能造成整机明显的晃动,而这显然是一个结构设计问题。
影音娱乐:触控成鸡肋
影音娱乐时,我们的姿态通畅比较多样,有时会把机器放腿上,有时放在桌面上,有时抱着。这款机型在腿上是不稳定的——还是由于后部缺乏支撑,整机都不稳定所致。
目前最大问题:
这种设计不仅不稳定,其构造其实很复杂:以滑轨+铰链来替代成熟的转轴,而这当中还要考虑屏幕数据线的“跟随移动”问题。这也就意味着设计成本会明显增加,可谓“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如果只铰链阻尼来维持稳定屏幕,也就意味着触控时屏幕会晃动不已
侧滑站立:稳定的触控操作
变形方式体验:单手可操作,但屏幕角度固定
可以说在所有的变形本中,侧滑站立是最容易操作的,一根手指轻轻一拉即可将平板变为笔记本,不过由于采用了固定角度支架设计,所以在PC模式下它的屏幕角度是固定的,不过这也带来了另一个好处——屏幕不会晃动。
文字工作、网页浏览:键盘面小,无触控板
由于采用了金属支架支撑屏幕,因此屏幕站立后占据了近四成的C面面积,留给用户的就是面积明显较小的键盘,并以指点杆取代了触控板。因此,想要用它来办公,需要时间去适应。
触控游戏与上网:站立模式很受用
原本来说,屏幕站立后应该是以PC的形态来进行工作,但我觉得在这个形态下却能很不错地进行触控娱乐,因为角度正好合适,而且屏幕一点也不晃动。
影音娱乐:继续推荐传统方式
如果是以正常的笔记本模式来进行影音娱乐,那这一类变形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它的触控在这时候同样不好用,平板模式需要抱着,屏幕站立后又不能调节角度……
目前最大问题:
这也是一种颠覆笔记本转轴设计的变形方式,机构件非常多,设计起来也非常复杂,成本会很高。另外,屏幕数据线外露,也会增加风险性。这一设计还会让键盘面积严重缩水,容易吃力不讨好。
虽然与滑动提屏变形原理差别不大,但配合触控笔以及金属支架,侧滑站立变形本可以稳定且精确地实现触控操作,但物理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的键盘面面积,也就影响了传统的PC使用体验
双屏幕:贵就一个字
变形方式体验:以不变应万变
实际上我们很难将双屏幕成为变形,因为它并没有变形,但它又确实拥有传统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截然不同的使用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用在它身上很贴切,因此至少在“变形”体验上,它是最没有突兀感的。
文字工作、网页浏览:就是一款传统本
正是因为它完全没有改变形态,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时,它的使用感受是很正常的。
触控游戏与上网:便利的平板形态,只是帐篷模式
由于转轴无法稳定地支撑屏幕,因此如果要玩触控,需要彻底变身沃恩平板形态下才靠谱——但这时B面的那个屏就毫无用武之地了。该机宣传的“一机两人用”完全是不靠谱的事情!
影音娱乐:鼠标继续领跑
大家或许会想:如果触控会导致屏幕不稳定,那么,两块屏播放不同的视频内容,实现双人观影(还互不干扰),总是靠谱的事儿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这要求机器必须有双耳机孔,且能够分路输出才会相互不影响?第二,两个人,屏幕两头,两个耳机“牵绊”着,舒服吗?第三,双人观影时,屏幕只能90度垂摆放,但是成年人不可能这样矮(一般桌子都是70cm~75cm高,成年人坐在座位上远不止这个高度)——看来只能两个小孩一起看。结论是:这种设计双人分享其实是不靠谱的——不仅仅是观看影音。
目前最大问题:
除了所谓的双人分享完全是不靠谱的事儿,两块屏也大大增加了物料成本,还增加了A面的设计难度,这也就很容易让此类设计的笔记本价格居高不下。
谁是变形王
谁是变形王?就目前的形态来看我们认为都还不是那特别理想。但在这个进步神速的世界,有这么几位在我看来还是颇有未来“王者气概”的。
屏机分离
其实有很多人目前不看好这类产品,我们也深知它的集成度实在太高,以平板的形态容纳PC的元件让它的发热量增加不少。但别忘了,英特尔正在推出更低功耗的移动处理器,而且未来也会一直如此——数年后,会有4W左右的移动处理器,所以,最终,一款普通性能的集成显卡本是可以轻松整合进屏幕面的……平板的便利,PC级的娱乐体验,这样的组合目前来看只有屏机分离才能更好的实现。当然,我们的确得等!
单转轴旋转
老的,未必就是不好的!PC业界必须明白这点!
Tablet PC是我用过的最方便的PC变形设计,不复杂也没有任何不适,可以很好的迎合触控应用。而它之所以一直不火就是因为无法做薄,单转轴需要承受大部分力,也无法设计为下沉式,现在只有期待在材料工程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用轻而强的材料来替代现在粗而重的转轴,一旦实现,我认为它同样可以扛起笔记本平板融合大旗。
工程师总结:现在是变形本模式的“市场筛选”期
变形本,让PC 厂商们自发形成了产品差异化,之间几乎没有抄袭与模仿,甚至不少的设计方式已经申请了专利。或许超极本的概念以后会逐渐会被淡化,以后我们都叫联想旋转本、华硕双屏本、三星分体本……想象一下,这种扁平化了的市场,就像从集权到分权的胜利,每一个 PC 厂商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比较稚嫩,但毕竟都开始展现出自己的特点,至于谁能笑到最后,现在盖棺定论似乎太早,虽然就现在来看,屏机分离与单转轴旋转的前景更为广阔,但PC厂商不是傻子,任何的设计都可以改进甚至从头再来,对于变形本,就让用户、市场来进行筛选吧。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