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SSD超极本年度盘点 暨10款机型年度横测
- 2013-12-30 15:48:1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黎坤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关于超极本这种产品,在文章开头我们必须表达我们的观点——要想完整体验超极本的疾速响应和不关机/秒速唤醒等“核心卖点”,搭配大容量纯固态硬盘是必须的,而这,也是本次我们限定纯固态硬盘参测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那些搭载小容量固态硬盘的超极本在过去一年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因此下文所提到的超极本均指纯固态硬盘超极本。
关于超极本这种产品,在文章开头我们必须表达我们的观点——要想完整体验超极本的疾速响应和不关机/秒速唤醒等“核心卖点”,搭配大容量纯固态硬盘是必须的,而这,也是本次我们限定纯固态硬盘参测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那些搭载小容量固态硬盘的超极本在过去一年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因此下文所提到的超极本均指纯固态硬盘超极本。
回顾超极本过去的一年,可说是飞速发展,不但产品数量更多,产品形态也变得更加丰富。在我们看来,2013年超极本市场可以用极致轻薄、触控、降价、高分屏和极致个性等作为关键词,伴随着这些关键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013年超极本市场也显得异彩纷呈。
Part1:年度盘点
关键词一:极致轻薄
轻薄记录不断破,870g成就新极致
2013年传统本变得轻薄的同时,原本就主打轻薄的超极本也没有停步不前,以索尼Pro 11为代表的新一代超极本,打破了之前东芝Z830保持的1.09kg轻薄记录,以870g让人目瞪口呆——而且这样的重量还是在带有触控屏的情况下实现的!就连ThinkPad X1Carbon这样的14英寸超极本也能做到1.36kg/8mm~18mm。
这样的变化,让超极本的轻薄趋势变得前所未有的明显,新材质、更低功耗处理器和新工艺的加入,让很多机型的重量也落入1.2kg。同时碳纤维和康宁玻璃顶盖等新材质的出现,让轻薄的机身变得更加时尚起来。重要的是,在机身变轻变薄的同时,部分超极本在用户体验上并没有太多的牺牲,键盘的按键手感和散热同样做得出色,电池续航时间同样能达到8小时以上。只是对于很多主流价位的纯固态硬盘超极本而言,要想在键盘手感和电池续航时间上有出色表现,仍然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关键词二:触控全面普及
触控几乎成为纯固态超极本的标配
如果说2013年是笔记本触控功能快速发展一年的话,那么这在纯固态硬盘超极本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3000多元的低端变形超极本到高端市场,触控几乎成为纯固态硬盘超极本的标配功能。而且触控功能的加入,并没有影响超极本的极致轻薄化进程,轻薄仍然是此类机型区别传统机型的核心卖点。
而且随着Win8.1的发布,Windows超极本的使用体验也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化,对细节的优化让部分玩家改变了自己对此类产品的看法。只是在我们看来,要想充分发挥超极本的触控价值并让越来越多的用户爱上触控超极本,Windows应用生态的创新和进化仍然是决定因素,也是最需要改进的。
在纯固态硬盘超极本中,变形超极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从它们的发展中我们也能看到纯固态硬盘超极本的发展格局。在2013年,超极本市场除了“Win8平板+键盘”这种“二合一”产品有大量产品亮相外,整个市场还是显得比较沉寂。2012年已经上市的高端超极本在今年继续保持原有的形态,只是对平台或配置进行升级,如联想Yoga、戴尔XPS 12以及索尼DUO系列等,2012年超极本市场出现的百花齐放变形形态,如今变得更加的理性,只有索尼等极少的厂商仍然在尝试一些新的变形方式。
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和英特尔着力打造的“二合一”形态超极本理念有着直接关系,这种Win8平板加外接键盘的设计方式,让超极本的设计和使用不但变得简单,而且也有利于产品售价的降低。尤其是在新Atom Z3740处理器的加持下,以华硕T100为代表的小尺寸“二合一”形态超极本也开始暂露头角,最低3000元不到的售价让用户对这些产品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而这也是英特尔普及变形超极本进行的一次尝试。
“二合一”超极本产品出现,让变形超极本真正进入低端市场。而在2013年超极本的高端市场,一些新差评的定价也开始变得理性,以前一些纯固态硬盘超极本动辄万元的售价,如今都将售价放在6000元~8000元价位段,即便连索尼Pro 11和联想Yoga 2 Pro这样的极致超极本,起售价都没有超过8000元。
关键词四:超清分辨率
3200×1800及2560×1440超清分屏大量出现
在49期的家用本盘点中我们提到了屏幕端朝全高清方向的的变化。对超极本而言, 这种变化早已超越了全高清,向2560×1440甚至是3200×1800的超清分辨率进军。如今,包括联想、海尔、三星、戴尔、华硕、惠普等厂商均推出了这样的产品,尤其是联想推出的Yoga 2 Pro,标配3200×1800屏幕分辨率的情况下还将价格控制在7999元上。同时得益于Win8.1对字体显示的优化,利用这种超高分辨率的笔记本浏览网页或进行文本输入,屏幕显示的字体大小仍然显得非常的舒适,而且超高分辨率也行让文字和图片显示显得更加的清晰和亮丽。因此,超清分辨率作为超极本进行差异化发展的新卖点,将会很大程度上用户应用体验的变化,也成为超极本未来发展的潜在动力。
Part2:10款超极本对比评测
本期的超极本测试,总共有10款产品参加,数量不多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参测产品实行了一条严格的筛选规则——必须要带大容量SSD。本次测试中只有神舟飞天UI47采用了大容量固态应硬盘+机械硬盘的方案,其他都是纯SSD方案(实际上UI47同样也有全SSD版)。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也正是因为超极本的极致不仅仅是轻薄,更重要的还是速度,尤其是响应速度,这就跟硬盘性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要对得起“超极”二字,大容量SSD是必须的。
事实上,大多参测产品都是各大品牌的高端系列,而且其中9款支持触控,7款采用了高清甚至超清分辨率,最大SSD容量达到256GB,虽然也有4款为IVY Bridge平台机型,但综合素质普遍较高。
本次测试,我们将从产品的硬件性能、易用性、外观做工、移动性能及可维护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比起49期的家用本年度横测,超极本的目的性显然要单纯许多,消费者所追求的无非就是极致的轻薄特性与易用性表现,而且对外形也必然有更高要求,所以测试的重点将放在轻薄程度、个性设计、续航能力、散热效果等方面。而我们最终的推荐,更多是突出机型的特色功能,与各个测试子项并无直接的权重及算术关系。
具体测试项目说明
说到具体的测试方法,我们将Windows 8启动时间、硬盘传输速度、各类应用程序响应时间以及处理器性能等归结于硬件性能这个子项,因为纯固态硬盘超极本都不会太重,而更极致的体型与磁盘性能上的巨大差别才是顶级超极本的核心价值所在。
易用性方面,我们重点考查笔记本的散热效果、输入手感、显示效果(包括分辨率与触控手感)、摄像头水准等,由于体型非常轻薄,因此超极本尤其在散热效果与输入手感上总是容易暴露出问题,而这些使用过程中非常影响体验感受的细节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外观做工方面,是否具备个性化的设计,比如变形、碳纤维外壳,是否配备背光键盘,以及整机的设计档次感都是重点,毕竟超极本的外形可也是它的卖点之一。
移动性能的测试主要集中在轻、薄和续航能力这三方面。这三项是超极本安身立命的基础特性,因此大家也不可忽略。
至于可维护性,超极本大多都可以直接打开底盖,所以清灰维护都比较容易实现,但可否更换内存、硬盘和电池,就是差距所在了。
再次提示:最终的推荐指数更多考虑的是机型的个性和特色,与各分项得分之间无权重及算术关系。
回顾超极本过去的一年,可说是飞速发展,不但产品数量更多,产品形态也变得更加丰富。在我们看来,2013年超极本市场可以用极致轻薄、触控、降价、高分屏和极致个性等作为关键词,伴随着这些关键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013年超极本市场也显得异彩纷呈。
Part1:年度盘点
关键词一:极致轻薄
轻薄记录不断破,870g成就新极致
2013年传统本变得轻薄的同时,原本就主打轻薄的超极本也没有停步不前,以索尼Pro 11为代表的新一代超极本,打破了之前东芝Z830保持的1.09kg轻薄记录,以870g让人目瞪口呆——而且这样的重量还是在带有触控屏的情况下实现的!就连ThinkPad X1Carbon这样的14英寸超极本也能做到1.36kg/8mm~18mm。
这样的变化,让超极本的轻薄趋势变得前所未有的明显,新材质、更低功耗处理器和新工艺的加入,让很多机型的重量也落入1.2kg。同时碳纤维和康宁玻璃顶盖等新材质的出现,让轻薄的机身变得更加时尚起来。重要的是,在机身变轻变薄的同时,部分超极本在用户体验上并没有太多的牺牲,键盘的按键手感和散热同样做得出色,电池续航时间同样能达到8小时以上。只是对于很多主流价位的纯固态硬盘超极本而言,要想在键盘手感和电池续航时间上有出色表现,仍然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关键词二:触控全面普及
触控几乎成为纯固态超极本的标配
如果说2013年是笔记本触控功能快速发展一年的话,那么这在纯固态硬盘超极本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3000多元的低端变形超极本到高端市场,触控几乎成为纯固态硬盘超极本的标配功能。而且触控功能的加入,并没有影响超极本的极致轻薄化进程,轻薄仍然是此类机型区别传统机型的核心卖点。
而且随着Win8.1的发布,Windows超极本的使用体验也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化,对细节的优化让部分玩家改变了自己对此类产品的看法。只是在我们看来,要想充分发挥超极本的触控价值并让越来越多的用户爱上触控超极本,Windows应用生态的创新和进化仍然是决定因素,也是最需要改进的。
关键词三:产品形态更多 价格更低
在纯固态硬盘超极本中,变形超极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从它们的发展中我们也能看到纯固态硬盘超极本的发展格局。在2013年,超极本市场除了“Win8平板+键盘”这种“二合一”产品有大量产品亮相外,整个市场还是显得比较沉寂。2012年已经上市的高端超极本在今年继续保持原有的形态,只是对平台或配置进行升级,如联想Yoga、戴尔XPS 12以及索尼DUO系列等,2012年超极本市场出现的百花齐放变形形态,如今变得更加的理性,只有索尼等极少的厂商仍然在尝试一些新的变形方式。
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和英特尔着力打造的“二合一”形态超极本理念有着直接关系,这种Win8平板加外接键盘的设计方式,让超极本的设计和使用不但变得简单,而且也有利于产品售价的降低。尤其是在新Atom Z3740处理器的加持下,以华硕T100为代表的小尺寸“二合一”形态超极本也开始暂露头角,最低3000元不到的售价让用户对这些产品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而这也是英特尔普及变形超极本进行的一次尝试。
“二合一”超极本产品出现,让变形超极本真正进入低端市场。而在2013年超极本的高端市场,一些新差评的定价也开始变得理性,以前一些纯固态硬盘超极本动辄万元的售价,如今都将售价放在6000元~8000元价位段,即便连索尼Pro 11和联想Yoga 2 Pro这样的极致超极本,起售价都没有超过8000元。
关键词四:超清分辨率
3200×1800及2560×1440超清分屏大量出现
在49期的家用本盘点中我们提到了屏幕端朝全高清方向的的变化。对超极本而言, 这种变化早已超越了全高清,向2560×1440甚至是3200×1800的超清分辨率进军。如今,包括联想、海尔、三星、戴尔、华硕、惠普等厂商均推出了这样的产品,尤其是联想推出的Yoga 2 Pro,标配3200×1800屏幕分辨率的情况下还将价格控制在7999元上。同时得益于Win8.1对字体显示的优化,利用这种超高分辨率的笔记本浏览网页或进行文本输入,屏幕显示的字体大小仍然显得非常的舒适,而且超高分辨率也行让文字和图片显示显得更加的清晰和亮丽。因此,超清分辨率作为超极本进行差异化发展的新卖点,将会很大程度上用户应用体验的变化,也成为超极本未来发展的潜在动力。
Part2:10款超极本对比评测
本期的超极本测试,总共有10款产品参加,数量不多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参测产品实行了一条严格的筛选规则——必须要带大容量SSD。本次测试中只有神舟飞天UI47采用了大容量固态应硬盘+机械硬盘的方案,其他都是纯SSD方案(实际上UI47同样也有全SSD版)。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也正是因为超极本的极致不仅仅是轻薄,更重要的还是速度,尤其是响应速度,这就跟硬盘性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要对得起“超极”二字,大容量SSD是必须的。
事实上,大多参测产品都是各大品牌的高端系列,而且其中9款支持触控,7款采用了高清甚至超清分辨率,最大SSD容量达到256GB,虽然也有4款为IVY Bridge平台机型,但综合素质普遍较高。
本次测试,我们将从产品的硬件性能、易用性、外观做工、移动性能及可维护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比起49期的家用本年度横测,超极本的目的性显然要单纯许多,消费者所追求的无非就是极致的轻薄特性与易用性表现,而且对外形也必然有更高要求,所以测试的重点将放在轻薄程度、个性设计、续航能力、散热效果等方面。而我们最终的推荐,更多是突出机型的特色功能,与各个测试子项并无直接的权重及算术关系。
具体测试项目说明
说到具体的测试方法,我们将Windows 8启动时间、硬盘传输速度、各类应用程序响应时间以及处理器性能等归结于硬件性能这个子项,因为纯固态硬盘超极本都不会太重,而更极致的体型与磁盘性能上的巨大差别才是顶级超极本的核心价值所在。
易用性方面,我们重点考查笔记本的散热效果、输入手感、显示效果(包括分辨率与触控手感)、摄像头水准等,由于体型非常轻薄,因此超极本尤其在散热效果与输入手感上总是容易暴露出问题,而这些使用过程中非常影响体验感受的细节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外观做工方面,是否具备个性化的设计,比如变形、碳纤维外壳,是否配备背光键盘,以及整机的设计档次感都是重点,毕竟超极本的外形可也是它的卖点之一。
移动性能的测试主要集中在轻、薄和续航能力这三方面。这三项是超极本安身立命的基础特性,因此大家也不可忽略。
至于可维护性,超极本大多都可以直接打开底盖,所以清灰维护都比较容易实现,但可否更换内存、硬盘和电池,就是差距所在了。
再次提示:最终的推荐指数更多考虑的是机型的个性和特色,与各分项得分之间无权重及算术关系。
本文出自2013-12-30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51期 C.笔记本电脑
(网站编辑:pcw2013)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