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自动配送下半场赛程开跑
  • 2022/8/4 9:33:1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2020年,自动配送开始频频进入大众视野。

2020年,自动配送开始频频进入大众视野。


这一年,已经进行多年技术研发的自动配送赛道实现了一次众人瞩目的突破:在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城市里,美团、京东、苏宁等一大批厂商将自动配送车开进了商场、医院和居民小区,协助当地完成多次抗疫保供物资配送。


自2020年以来,抗疫保供对无接触配送的需求,加速拓展了自动配送的技术边界和场景落地进程。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 各家自动配送企业完成了新一轮多元化场景的落地,下个规模化落地的赛程俨然在望。在一众自动配送参赛企业中,谁先实现“技术—场景—运营”闭环,谁将能更快抵达“终点”。



深耕多年,自动配送车在疫情中开出试验场


如果要谈自动配送,绕不开2016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这一年,自动驾驶赛道,发生了一件大事。2009年就启动自动驾驶研发的谷歌,在2016年终于将其Google Car 项目拆分出来重组为新公司Waymo,自动驾驶车成功驶出实验室,开始在美国街头穿梭。


同一年,众多中国科技企业踏足而入。美团,京东、苏宁等先后启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并选择从自动配送场景入手,与公司现有的商业场景强强联合,以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


作为自动驾驶的细分赛道,自动配送的核心技术与Robotaxi等乘用车几乎一致,主要包括:感知、预测、规划和控制。类比到行车场景中,感知相当于人在开车时查看道路信息;预测和规划相当于人们思索处理路面信息并且输出驾驶决策;控制相当于人们调动手脚进行车辆操控。而这些,本身也是以美团为代表的自动配送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


在自动驾驶行业,长期存在一种观点:与高速载人场景相比,自动配送的技术挑战更小,难度更低,因而更易于快速落地。然而,在落地探索的过程中,美团发现末端三公里载物场景的技术挑战更大,长尾场景更多。


“自动配送车行驶速度低,时不时遇到顽皮的小孩故意挡到车前,有时还会踢几下轮胎;也遇到过好奇的车主突然插到车前停住;此外,夏天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车辆感应装置被道路两侧树枝遮挡的情况也会经常出现。”美团自动配送工程师史皓天表示,这类场景是行驶在机动车道上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很少遇到的情况。


为了提升自动配送车的道路行驶表现,工程师们常常需要针对一个技术细节反复修正。史皓天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在一个露天测试场中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每天现场露天修改代码,调整车辆转弯、避障、刹停、减速等细节,尽量让车辆的表现逼近能力所及的最好状态。


在测试场这个大的“露天实验室”里反复打磨,又经历了公开道路的长时间演练后,美团自动配送车终于在2020年2月落地北京顺义,第一次完成公开道路场景下的配送。



社会价值获认可,落地竞争加速


在国内自动配送的发展历程上,2020年是毋庸置疑的自动配送落地元年。


2月初,出于对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更安全的考虑,美团自动配送车跟线上的美团买菜业务打通,完成了第一次封控社区的生鲜果蔬配送。与此同时,京东物流智能快递车在武汉市为医院配送医疗物资、生活用品等。而阿里巴巴在当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发布了第一款物流配送领域的机器人“小蛮驴”。


2020年,抗疫保供推开了自动配送落地的第一道门,用户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无接触配送”的优势以及可以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以美团为例,2020年之后,美团自动配送车先后配合当地政府,参与了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厦门、上海等地的科技抗疫保供工作。


今年上海疫情期间,美团自动配送车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2022年4月上海突发疫情,美团从北京连夜向上海调入一批自动配送车,参与了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普陀区方舱医院及绿洲康城、康桥半岛等15个社区的抗疫保供工作,为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医院医护人员等配送生鲜果蔬、外卖餐食等生活物资,同时支持了医院内部核酸检测样本、医护物资等货品的配送工作。截至6月疫情收尾,美团自动配送车在上海抗疫保供中累计配送超过54万单,在首批车全部投入的情况下,单日配送近2万单,大大降低了一线志愿者的工作压力。




自动配送车开进复旦大学为师生们配送餐食(吴用 摄)



“不管是帮助用户更方便地点餐、做客服机器人,还是送盒饭,本质上都是很小的事。但是,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价值——用技术去帮助每一个普通人生活得更好。”美团副总裁、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曾在MEET 2021智能未来大会现场表示,“接地气的科技”是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的一大趋势,“过去由数字、资本驱动的科技,在今天逐步落地后,变成了由实际价值驱动的科技。这个价值由谁决定?自然是由技术的受益者,即由每个普通人来决定。”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一次实地探访中发现,不少用户非常认同自动配送车的服务质量:配送过程更有耐心,无需用户反复电话催促送餐员,也不会因为服务态度与用户产生分歧和冲突。


正如科技自媒体“甲子光年”此前所写,在可预见的未来,自动配送车等机器人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不少从业者认为,综合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自动配送车将迎来一波规模化落地潮。



下半场赛程启动: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落地


从在试验场中完成技术验证,到在公开道路上送出第一个实际订单,又在抗疫保供的“战场”上完成区域落地的运营演练,整体历时两年多之后,自动配送行业最终启动了下半场赛程: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而拿下这个赛程的核心,一个是安全稳定运营,另一个则是成本。


夏华夏认为,自动配送里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安全”。美团设置了五重安全体系来保障自动配送的安全性,包括自动驾驶,远程监控,小脑系统,被动安全的车辆设计、硬件的设计,也包括近场安全员的紧急接管的机制。这五重安全体系为自动配送车辆稳定运营,并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打下了基础。


“车子能力不完善,就会超时,订单就少。反过来,超时的订单越少,顾客满意度越高,订单就会越多,这是一个正反馈。”美团自动配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那么,美团现在走到哪一步了呢?美团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自动配送车每天的订单量还在几百到几千单之间摇摆,一年后,美团自动配送车每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五千单,配送峰值的订单量超过两万单。如果把支持上海科技抗疫当作一次高强度规模化运营冲刺测试,结论无疑是美团自动配送车可以保证持续安全稳定运营。


在一个商业化的语境里,安全稳定运营之外,成本直接决定着自动配送车能否规模化落地。


事实上,成本与规模化落地相辅相成。成本降低是规模化落地的基础,规模化落地则会推动自动配送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促成车辆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技术的加速迭代,而这又为自动配送的进一步规模化落地提供了空间,最终形成降低成本和规模化落地之间的正循环。



美团新一代自动配送车出厂(吴用 摄)



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曾表示,低速自动配送车处于小批量试运营阶段时,运营企业没有大批量采购的需求,也就无法通过车辆议价降低运营成本。


夏华夏也曾公开表示,随着整个自动配送产业趋向成熟,传感器、芯片等硬件都在快速降价,美团有信心将成本降至10万元左右。这种硬件成本,已经完全可以支持自动配送车的大规模商用。


美团发布的新一代自动配送车是行业开启规模化落地阶段的又一例证:这款车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参考使用了汽车行业标准,已经初步具备量产能力。这为美团后续自动配送车规模化落地奠定了终端基础。


所以,对于美团、京东等已在自动配送领域深耕多年,且历经多次实战的企业而言,规模化的转折点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历史的车轮仍滚滚向前,这条赛道的前景也在持续向好。36氪创投研究院估算数据显示,自动配送总体市场规模至少在3040亿元至5090亿元之间,其中,室外低速自动配送车的市场规模约为1740亿元至2610亿元。


在这条千亿级赛道上,美团自动配送有着天然的场景入口优势:作为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已经覆盖200多个不同行业,涵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自动配送车是美团实现“零售+科技”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化落地将成为美团提升即时零售整体配送效率的重要支撑。


如今看来,沿着“技术—场景—运营”一路展开的自动配送规模化落地竞赛,其征程依然漫长,但一个由自动配送车、无人机等自动配送载具与人工配送相辅相成的高效配送网络已于焉而形。谁将第一个冲过终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黎文婕

本文出自2022-07-11出版的《电脑报》2022年第27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qiao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