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7/7 15:48:1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20年,人类历史上弹指一挥间。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年。
这20年,也是全球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20年。从PC一统江湖到智能手机百花齐放,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在20年中给整个人类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硅谷仍旧引领科技脚步,北京、上海、深圳也走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内地诞生了一大批BAT、京东、小米这样的巨无霸独角兽,也让众多青年实现着自己创业梦想。
不过,与内地相比,香港在这20年中的科技创新脚步似乎变得慢了些,在电商、移动支付、O2O、共享经济、知识社群、AI与VR/AR等领域的发展,内地已将香港远远甩在身后——尽管香港上世纪90年代就引入了互联网,是全球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地方之一,人均上网时间和移动设备比例在全球中占前列。但是,过去20年来,香港从未产生过真正有影响力和实力的互联网创业和公司,也未能诞生出与香港这个城市影响力相符合的互联网产品。
作为昔日“亚洲四小龙”,香港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东亚奇迹”,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而在回归祖国20年间,香港资本市场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洗礼”的同时,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管是逾千家内地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落地扎根”,抑或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20年前的1.37万亿港元增长现在的2.49万亿港元,一切都在说明,香港仍在创造一个个金融奇迹。
那么,作为连续23年蝉联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最高的城市,为何香港的科技产业没能发展起来?未能成为科技创业热土?这个问题,也是许多大佬共同的疑问。去年7月,在香港向青年演讲时,马化腾就直言不讳的发问:“香港虽然拥有亚洲大量国际人才,背靠中国庞大的市场,但在科技创新方面,为什么香港的科技创新总是差那么一点?”
一卡风行20年:难改的消费习惯
“很多人香港人现在都不知道,扫个QR Code码(二维码)就可以付钱了。”6月底,铜锣湾连锁美妆零售商Sasa一位店员对记者说,她们还要教很多顾客如何扫码付款。
时值港币版支付宝HK推出一个月。2017年5月24日,支付宝宣布与香港2000多家线下商店合作,推出香港版电子钱包支付宝HK——尽管过去几年来在内地人们已习惯支付宝、微信的无现金生活,而且支付宝、微信2014年就公布进入香港,但对于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人来说,想要接受和适应这种移动支付生活方式却并不容易。
“香港用上支付宝,感觉像内地村里通上电的感觉。”20岁的香港浸会大学学生Jullian评论说。
今年6月,Jullian与其他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数十名香港高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无现金生活方式”(Cashless Lifestyle)体验和商户调查,调查结果是,只有46%的香港商户使用移动支付功能,少部分接受八达通,绝大部分仍停留在收现金的状态。此外,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也在公开场合表示,香港零售流动支付服务已远远落后于内地。
这个调查,与很多内地人去香港旅游时的感受相同。今年1月,正阳公关合伙人师北宸组织公司同事去香港旅游,这是他5年后再次到香港,惊讶发现香港互联网和5年前没什么不同——依然是一个没有现金寸步难行的城市,没有在线打车,餐馆吃饭商店购物依然绝大部分只能使用现金,尽管有些支持八达通,但网络支付和银行卡的渗透率都非常低。
“很大程度上,香港移动支付的落后,与八达通垄断香港市民消费、生活直接相关。”Jullian说,过去20年来,他们全家人每天是在“嘟”声中度过的——乘坐地铁、巴士,去超市购物、健身、游泳,甚至连给儿子交学费,儿子在学校商店买点零食,出入小区的门禁,都是八达通的“嘟”声中完成的。
与香港回归20周年一起,八达通也即将迎来它的20周年。1997年9月1日,八达通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门禁、银行等多元服务于一身的智能卡,成为香港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根据八达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市面上流通逾3200万张八达通卡,日交易额超过1.8亿港元。
可以说,八达通是香港这座城市的代表之一,取得过辉煌成就。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的电子货币系统之一,八达通应用了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成为各地参照的对象。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多个国家发展电子收费系统的典范及参考对象。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实卡的八达通也走向了落后,但对香港市民而言,想一朝改变20年来的固有习惯并不容易。
“移动支付对当地消费者而言并不是一个痛点,由于消费场所密集,购物环境便利,在香港,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在商场买到的。”支付宝港澳台区总经理李詠诗承认,“他们已经习惯了、而且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的话,你要改变这种习惯是很难的。”
李詠诗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曾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入支付宝前,她先后在贝宝、eBay和Apple Pady工作过。在硅谷、上海、新加坡和香港工作多年后,她观察到一个规律:“越发达的地区,适应科技创新速度就越慢。”
众所周知,香港金融业发达,网上银行高度普及。另一方面,如路透社评论所称,香港商铺的密度,让当地人对于无现金化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
所以,在香港推广移动支付很大上是费力不讨好的事。2016年,香港政府发放储值支付工具牌照,各大公司与银行支付APP也应运而生,例如八达通的“好易给”ePay,银通的JETCO Pay P2P,中银香港的小额转账和东亚银行的i-P2P等,加上登陆香港市场Apple Pay,以及微信和支付宝,人们一度以为支付市场竞争将白热化,但最终各方却又沉寂下来。
比如统治香港市民生活20年的八达通,也试图转型移动支付,去年推出的“好易给”手机钱包,主打噱头之一就是,出去吃饭AA制不怕没零钱。但先是因为申请和验证手续太繁琐而被嫌弃,后来出了简化版,也同样雷声大雨点小,不被香港市民所认同。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