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梦: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回顾
- 2013-10-28 15:17:4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旭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在1983年,随着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功,我国才真正跨入超算的队伍,中国随后的超级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重大的突破,2009年10月29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成果晋级到新的台阶,恰逢“天河一号”4岁生日的来临,我们一起来回顾国内的超级计算机发展历程。
在1983年,随着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功,我国才真正跨入超算的队伍,中国随后的超级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重大的突破,2009年10月29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成果晋级到新的台阶,恰逢“天河一号”4岁生日的来临,我们一起来回顾国内的超级计算机发展历程。
HPC代表的是强国之梦
谈到HPC,相信不少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全球HPC TOP500每年都会更新两次榜单,里面可全是“世界的计算超人”。这些“运算超人“是一个国家技术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在国防领域可用于模拟核试验、飞行器设计、监听对方通讯系统、反导弹武器系统等都可以看到超算的背影。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把握超级计算机领先技术的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严格的管制,严禁出口相关的高端技术和产品。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自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激发了我国自主研发超算的决心。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起步于60年代。到目前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主要从事大型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研究;第二阶段,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从事向量机及并行处理系统的研制;第三阶段,自80年代末至今,主要从事MPP系统及工作站集群系统的研制。而在1983 12月22日,随着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功,我国才真正跨入超算的队伍!
一、银河一号,我国跨向HPC强国的第一步
谈到超算,“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不得不提的重要角色。这位诞生于1983年12月22日的计算大块头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研制“银河”超级计算机的难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当时文革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我国气象部门急需巨型机做中长期天气预报,航空航天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以减少昂贵的风洞实验经费,石油勘探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进行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有一个部门租用了外国一台中型计算机,却要由外方控制使用,算什么题目都要交给人家,中国人不得进入主控室。为了研制新一代导弹核武器,必须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模拟来计算核武器的杀伤效能等等数据,显然不能再靠手摇计算机+人海战那么干了。因此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根据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爱萍上将的指示在1975年开始了对巨型机研制进行调研。
直到1978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专门听取了关于计算机发展情况的汇报后,才明确由国防科工委系统承担亿次机研制任务,张爱萍将军为该机命名“银河”。 历经5年研制后,“银河一号”才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虽然“银河一号”的运算能力每秒钟只有一亿次,甚至比不上智能手机的运算速度,但它却是我国成为能研制巨型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之后,国防科技大学又继续研发出“银河Ⅱ、银河-III、银河-Ⅳ”几兄弟,在我国不同的科研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思考运算”工作。
二、曙光一号,我国首款基于通用微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机
也许“曙光”系统的名头并不如“银河”系列、“天河”系列亮堂,但它也是我国超算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成员。如我国首款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的超算系统就是1993年由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的曙光一号,因此体积远远小于“银河一号”。
1995年,曙光公司又推出了曙光1000,峰值速度达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之后1997至2008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曙光4000、曙光5000超级服务器,其中曙光5000以230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及180万亿次Linpack值,在2008年11月公布的全球HPC TOP500中位列第10位。
HPC代表的是强国之梦
谈到HPC,相信不少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全球HPC TOP500每年都会更新两次榜单,里面可全是“世界的计算超人”。这些“运算超人“是一个国家技术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在国防领域可用于模拟核试验、飞行器设计、监听对方通讯系统、反导弹武器系统等都可以看到超算的背影。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把握超级计算机领先技术的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严格的管制,严禁出口相关的高端技术和产品。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自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激发了我国自主研发超算的决心。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起步于60年代。到目前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主要从事大型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研究;第二阶段,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从事向量机及并行处理系统的研制;第三阶段,自80年代末至今,主要从事MPP系统及工作站集群系统的研制。而在1983 12月22日,随着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功,我国才真正跨入超算的队伍!
一、银河一号,我国跨向HPC强国的第一步
谈到超算,“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不得不提的重要角色。这位诞生于1983年12月22日的计算大块头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研制“银河”超级计算机的难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当时文革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我国气象部门急需巨型机做中长期天气预报,航空航天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以减少昂贵的风洞实验经费,石油勘探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进行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有一个部门租用了外国一台中型计算机,却要由外方控制使用,算什么题目都要交给人家,中国人不得进入主控室。为了研制新一代导弹核武器,必须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模拟来计算核武器的杀伤效能等等数据,显然不能再靠手摇计算机+人海战那么干了。因此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根据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爱萍上将的指示在1975年开始了对巨型机研制进行调研。
直到1978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专门听取了关于计算机发展情况的汇报后,才明确由国防科工委系统承担亿次机研制任务,张爱萍将军为该机命名“银河”。 历经5年研制后,“银河一号”才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虽然“银河一号”的运算能力每秒钟只有一亿次,甚至比不上智能手机的运算速度,但它却是我国成为能研制巨型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之后,国防科技大学又继续研发出“银河Ⅱ、银河-III、银河-Ⅳ”几兄弟,在我国不同的科研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思考运算”工作。
二、曙光一号,我国首款基于通用微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机
也许“曙光”系统的名头并不如“银河”系列、“天河”系列亮堂,但它也是我国超算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成员。如我国首款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的超算系统就是1993年由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的曙光一号,因此体积远远小于“银河一号”。
1995年,曙光公司又推出了曙光1000,峰值速度达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之后1997至2008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曙光4000、曙光5000超级服务器,其中曙光5000以230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及180万亿次Linpack值,在2008年11月公布的全球HPC TOP500中位列第10位。
本文出自2013-10-28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