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院校IT毕业生就业迷局
- 2013-10-20 13:22:1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就业压力之大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份。与985、211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本科院校相比,占全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职高等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们,成为受“最难就业季”影响冲击最大的群体。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中杨光、徐航、罗天龙均为化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就业压力之大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份。与985、211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本科院校相比,占全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职高等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们,成为受“最难就业季”影响冲击最大的群体。
十一黄金周刚刚结束,记者就来到教育重镇武汉采访。记者选择了一家在三本院校中连续几年招生分数最高、声源靠前的某高校独立学院,以该校2013计算机专业毕业班的就业情况为采访样本,探寻普通院校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迷局。
411寝室的就业故事
杨光的盲目
“再见,411;再见,武汉……”
9月2日,杨光在他的微博上写下这句话后,就登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开始了自己新的一段旅程:去位于广州的某科技公司实习。这个来自江西九江的男生,今年毕业于位于武汉的一所三本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他所在的411寝室的另外三名室友早在7月份就各奔东西:罗天龙通过考研成功进入南京邮电大学;徐航去昆明找到了工作,不过还处于试用阶段,拿着公司的薪水在学习思考认证;最好的要数已经在上海工作的王雄,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老师的指引进入某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做ios软件开发。
杨光还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这次南下也是他几经考虑的决定:广州和惠州的两家公司都给他发了复试通知,还有一家公司给他下了offer,虽然工资只有2500元一个月但却包食宿,他想先去看看再决定。
毕竟,他已经在这个毕业季熬尽了自己的耐性和积蓄。实际上,更多的“杨光们”正奔波在各个招聘会的现场、穿梭在不同企业的面试笔试场。与相对容易就业的一线高校相比,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高职的“杨光们”,在这场就业季中更值得关注。
“几乎所有知名不知名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我都投了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如今这份工作也不算是正式的。”从2012年招聘季开始,杨光就整天为了找工作奔波忙碌着,谈及自己这一年的求职经历,他不禁摇头苦笑感叹太难太苦:理想与现实有着不可逾越的横沟。
去年9月,杨光开始穿梭在武汉各大高校的企业宣讲会。心气颇高的他希望能够去一线的诸如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但在投了一圈简历却杳无音讯的时候,他开始着眼武汉本地的一些科技企业甚至是一些创业公司,“只有少数的企业会发面试通知给我,甚至有不少是类似销售和一线工人的职位。”杨光觉得很受侮辱,有一次他直接去了武汉某个科技企业的笔试现场,想先拿到一个机会也好,结果工作人员在翻了他的简历以后直接对他说,“不好意思,我们不要三本的学生。”最后连笔试的试卷都没有发给他。
2013春节之后,不甘心的杨光开始在网络上搜寻工作机会,中国电信、中国人寿、湖北移动等的招聘,他都集中投了简历,结果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之后他还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据他回忆,那段时间周围同学找工作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看其他人在考,自己又不想浪费时间,盲目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先培训后就业的徐航
寝室里年纪最大的徐航并不赞同杨光的做法,“虽然他很积极,但他没有自知之明,就我们学校教的那点东西,能有多大竞争力?”
徐航参加过三次高考,可成绩还是不理想,最终还是进入这所三本院校。和杨光相比,他显得消极而现实。关于找工作,家里人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压力,毕业之前妈妈曾经给他打过一个长长的电话,“家里现在也不需要你养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要强求。”
基于这样的考虑,徐航决定先参加一些培训,多学点东西再去找工作。在毕业前大家都忙着找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则一直在北京培训,他自费花了1万多元报名学习思科认证体系中最顶级的证书CCIE,选择的路由交换方向,在毕业之前,他已经通过了考试并拿到了证书。
由于父母都在云南工作和定居,他也未来工作的地点选在云南。“三年的复习高考和四年的大学生涯,我离开父母的时间太久了,希望工作以后能够多陪陪他们。”而他应聘上目前就职这家云南做网络安全方向的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的职位也没有费太多波折:试用期3个月,工资2000元,转正以后2800元。
不过,在记者看来他现在还不算是真正的有收入,而且转正以后的收入也不高。因为公司对他在试用期的要求是:在两个月内拿到思科认证的初级和中级证书,第三个月开始才熟悉公司内的产品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调试。而要拿到思科认证的两个证书光费用就需要6000元,刚好耗尽他试用期3个月的所有收入。如果之后顺利转正,每月2800元在云南也仅够基本生活。徐航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早餐6元,午餐和晚餐13-15元/顿,4元路费。“和父母住在一起省了房租钱,但每天的花费要控制在30元以内,不敢打电话跟不敢多花钱。”
对此,徐航只有自我安慰,“总比找不到工作强吧,我就当是公司免费给我培训了。”
不过,他也很羡慕班里找到相对较好工作的同学,“有一个同学留在武汉的一家公司做数据库方面的工作,月薪3000,公司还给电脑补贴。还有去上海和广州的,月薪3500还包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就业压力之大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份。与985、211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本科院校相比,占全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职高等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们,成为受“最难就业季”影响冲击最大的群体。
十一黄金周刚刚结束,记者就来到教育重镇武汉采访。记者选择了一家在三本院校中连续几年招生分数最高、声源靠前的某高校独立学院,以该校2013计算机专业毕业班的就业情况为采访样本,探寻普通院校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迷局。
411寝室的就业故事
杨光的盲目
“再见,411;再见,武汉……”
9月2日,杨光在他的微博上写下这句话后,就登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开始了自己新的一段旅程:去位于广州的某科技公司实习。这个来自江西九江的男生,今年毕业于位于武汉的一所三本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他所在的411寝室的另外三名室友早在7月份就各奔东西:罗天龙通过考研成功进入南京邮电大学;徐航去昆明找到了工作,不过还处于试用阶段,拿着公司的薪水在学习思考认证;最好的要数已经在上海工作的王雄,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老师的指引进入某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做ios软件开发。
杨光还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这次南下也是他几经考虑的决定:广州和惠州的两家公司都给他发了复试通知,还有一家公司给他下了offer,虽然工资只有2500元一个月但却包食宿,他想先去看看再决定。
毕竟,他已经在这个毕业季熬尽了自己的耐性和积蓄。实际上,更多的“杨光们”正奔波在各个招聘会的现场、穿梭在不同企业的面试笔试场。与相对容易就业的一线高校相比,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高职的“杨光们”,在这场就业季中更值得关注。
“几乎所有知名不知名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我都投了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如今这份工作也不算是正式的。”从2012年招聘季开始,杨光就整天为了找工作奔波忙碌着,谈及自己这一年的求职经历,他不禁摇头苦笑感叹太难太苦:理想与现实有着不可逾越的横沟。
去年9月,杨光开始穿梭在武汉各大高校的企业宣讲会。心气颇高的他希望能够去一线的诸如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但在投了一圈简历却杳无音讯的时候,他开始着眼武汉本地的一些科技企业甚至是一些创业公司,“只有少数的企业会发面试通知给我,甚至有不少是类似销售和一线工人的职位。”杨光觉得很受侮辱,有一次他直接去了武汉某个科技企业的笔试现场,想先拿到一个机会也好,结果工作人员在翻了他的简历以后直接对他说,“不好意思,我们不要三本的学生。”最后连笔试的试卷都没有发给他。
2013春节之后,不甘心的杨光开始在网络上搜寻工作机会,中国电信、中国人寿、湖北移动等的招聘,他都集中投了简历,结果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之后他还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据他回忆,那段时间周围同学找工作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看其他人在考,自己又不想浪费时间,盲目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先培训后就业的徐航
寝室里年纪最大的徐航并不赞同杨光的做法,“虽然他很积极,但他没有自知之明,就我们学校教的那点东西,能有多大竞争力?”
徐航参加过三次高考,可成绩还是不理想,最终还是进入这所三本院校。和杨光相比,他显得消极而现实。关于找工作,家里人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压力,毕业之前妈妈曾经给他打过一个长长的电话,“家里现在也不需要你养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要强求。”
基于这样的考虑,徐航决定先参加一些培训,多学点东西再去找工作。在毕业前大家都忙着找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则一直在北京培训,他自费花了1万多元报名学习思科认证体系中最顶级的证书CCIE,选择的路由交换方向,在毕业之前,他已经通过了考试并拿到了证书。
由于父母都在云南工作和定居,他也未来工作的地点选在云南。“三年的复习高考和四年的大学生涯,我离开父母的时间太久了,希望工作以后能够多陪陪他们。”而他应聘上目前就职这家云南做网络安全方向的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的职位也没有费太多波折:试用期3个月,工资2000元,转正以后2800元。
不过,在记者看来他现在还不算是真正的有收入,而且转正以后的收入也不高。因为公司对他在试用期的要求是:在两个月内拿到思科认证的初级和中级证书,第三个月开始才熟悉公司内的产品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调试。而要拿到思科认证的两个证书光费用就需要6000元,刚好耗尽他试用期3个月的所有收入。如果之后顺利转正,每月2800元在云南也仅够基本生活。徐航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早餐6元,午餐和晚餐13-15元/顿,4元路费。“和父母住在一起省了房租钱,但每天的花费要控制在30元以内,不敢打电话跟不敢多花钱。”
对此,徐航只有自我安慰,“总比找不到工作强吧,我就当是公司免费给我培训了。”
不过,他也很羡慕班里找到相对较好工作的同学,“有一个同学留在武汉的一家公司做数据库方面的工作,月薪3000,公司还给电脑补贴。还有去上海和广州的,月薪3500还包住。……”
“我们专业的很多同学都是参加各种培训以后才找到工作的。”徐浩觉得自己这四年的大学基本是浪费时间和钱。“四年大学读下来花费近10万,而学完这些认证培训也只要4万,最终都是就业,选择读大学也许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本文出自2013-10-21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