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箱成为艺术 中国机箱MOD第一人刑凯
- 2012-6-27 17:08:2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旭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我希望在我做MOD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能推出自己的品牌,专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在板卡上都印上我的Logo,就像Alienware那样。”5月18日,记者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工作室里见到了被誉为“中国机箱MOD第一人”的刑凯。
姓名:刑凯
年龄:25岁
职业:机箱MODer、服装店老板、摄影师
知名产品:MARS MOTO机箱、变形金刚机箱、太极机箱
理念: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爱好,如果你不是十分喜欢一个东西,是很难做出好作品的。
“我希望在我做MOD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能推出自己的品牌,专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在板卡上都印上我的Logo,就像Alienware那样。”5月18日,记者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工作室里见到了被誉为“中国机箱MOD第一人”的刑凯。
走进略性凌乱的工作室,一个全身黑色、雕着骷髅头的机箱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件向《暗黑破坏神3》献礼的作品,是用原子灰做的。”刑凯透露,尽管尚未完成,但已有厂商向他预约这件作品拿去巡展。
为机箱融入个性
刑凯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学美术出身,祖父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尽管从未专门学习艺术或设计,但家庭的熏陶让刑凯拥有很好的艺术灵感与动手能力。父母宽松的教育方式,也让他有了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高一时,刑凯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虚拟的游戏世界让他领略了很多精美的画面;但回到现实中,他却不得不面“十分难看”的电脑机箱,这让爱好丰富、讲究个性的他颇感难受。
2005年,正值电影《世界大战》热播,刑凯决定根据这部电影中的画面来改造机箱。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到网吧打工,“一个月工资500,发工资那天弄丢了个摄像头,最后只拿到了450”。他用这些钱买来了机箱和金属材料,开启了MOD之旅。对于人生的第一件作品,刑凯十分满意,“因为它跟当时市面上所有的机箱都不一样”。这件作品也受到了国内MOD界的认可,在当年Lanparty举办的一次MOD大赛上,“世界大战”获得了最佳创意改装奖。
孤身MOD之路
刑凯说他改造机箱并没有严谨的流程:“我不画图、不用草稿、不用3D;一个机箱拿到手,我就边抽烟、边听歌、边盯着机箱看,看两三天之后,所有需要的板卡、灯光、完成后的效果都会印在我的脑子里,擦也擦不掉。”
尽管获得过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但刑凯大多数的作品都是独自完成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主题和灵感,这些确定了,自己就可以做了。”他有时也会在网上找灵感与资料,但不会把整个创意搬过来:“比如做蝙蝠侠的车,我就会在网上找高清大图来看,弄清楚架构之后再开始自己的创作。”
2006年,高考的压力让刑凯暂停了MOD之路,直到他考上了吉林大学的软件专业。不过在校期间,他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在自己的专业上,“几乎不怎么上课,反倒经常跑去和动画学院的哥们一起玩”。大一暑假,电影《变形金刚》火热上映,已在MOD圈小有名气的刑凯得到了硬件厂商的支持,以这部电影为主题做了一个喷绘机箱,在英特尔的比赛中获得最佳人气奖。自此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MOD作品,也不断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获奖。
2011年,刑凯来到了北京,在中关村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工作室。“北京的IT业要比辽宁和吉林发达很多,和厂商沟通方便多了,也更容易拿到材料。”他也召集了一帮MOD爱好者,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现在有七、八个人,他们能帮忙做不少事情,比如喷漆、拍照等。”
全领域的MOD梦
刑凯说他现在有多个职业,“MOD只是其中之一”。他在家乡开了一家服装店,尽管平时由朋友代管,但他会“做一些关键的决策”;在北京,他也会利用闲暇去帮人摄影,总之“收入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
接下来,他打算进军IT以外的领域,如与运动品牌合作推出球鞋主题的MOD,以及与潮流品牌合作推出MOD主题的体恤衫等。他也计划与机箱厂商合作,“下半年会参与一款机箱的设计”。
刑凯说他三年内都会呆在北京,未来则有可能去德国发展。不过在他眼里,首要的目标还是推出自己的品牌,“实现18岁的梦想,也为老了后能在孩子面前吹吹牛。”
对话刑凯:国内MOD还未形成文化
电脑报:从2005年到现在你一共改造了多少台机箱?
刑凯:30多台,不包括为一些活动成批制作的机箱。
电脑报:投入最多的是哪件作品?
刑凯:那件作品叫“太极”,机箱和水冷都是用顶级的红松木雕的,我和一个木雕师傅一起做,花了半年时间,投入了近两万元。那个作品是为参加2010年德国的DCMM大赛做的,当时中国只有我一个人受邀参赛;由于托运的时候有一些损坏,最终只得到第四名,挺遗憾的。
电脑报: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刑凯:是一款名为“MARS MOTO”的变速摩托车,获得了2008年WGT(MOD项目)中国冠军。做这个作品用到了金属、木头和塑料等材质,用金属焊接零件,木头雕车,把我那个时期能接触到的所有工艺都用上了,算是我的极限吧,一共花了4000多元。
电脑报:这些作品现在在哪?
刑凯:有的送给朋友了,有了送给厂商拿去巡展。像“太极”不便运回来,就送给了一个德国的朋友,也是做MOD的。
电脑报:有没有考虑卖掉?
刑凯:你会卖儿子吗(笑)?有人说过要花一万块买我的作品,但我没卖。做这些机箱花了很多时间,也投入了很多情感,再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几乎不可能。
电脑报:你有过改造机箱失败的经历吗?
刑凯:基本没有。如果对一件作品不满意,做到一半就不会再继续做了。没有灵感硬堆也能堆起来,但效果不好,所以我就会把这些机箱放在一边,什么时候有新的灵感了再继续做。
电脑报:所以你做MOD一直都比较顺利?
刑凯:也有比较困难的时候。当初还没什么名气,国内的MOD也没有现在火,做出来的作品会被很多人喷。有个朋友看到我的一件作品就说:“你放那么多灯干什么?好难看啊。那么多灯晚上多刺眼啊!”结果过了几年他自己也去买了个雷蛇的灯。那段时间我们在机箱上开侧口、加LED、用水冷,发到网上后经常被人喷。当时国内的DIY还主要是烧钱、超频。
电脑报:除此之外,现在在国内做MOD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刑凯:是环境。跟日本和欧洲相比,国内的MOD氛围还很欠缺,没有形成文化,也缺少交流的平台。我把作品带到德国去时,那边一些的朋友都不知道中国还有人做MOD。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只会去买高性能的配置,没有做真正的DIY的文化。
电脑报:对于想进入MOD领域的人有什么建议?
刑凯: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爱好。我做球鞋、军事、游戏等主题,因为我是这些领域的发烧友。如果你不是十分喜欢一个东西,是很难做出好作品的。
电脑报:有没有需要感谢的人?
刑凯:我的家人给了我宽松的环境,让我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比如我在做第一个作品时找不到金属加工厂,后来就是一个同学托亲戚帮我的。还有赛睿、NZXT、技嘉等厂商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支持。
年龄:25岁
职业:机箱MODer、服装店老板、摄影师
知名产品:MARS MOTO机箱、变形金刚机箱、太极机箱
理念: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爱好,如果你不是十分喜欢一个东西,是很难做出好作品的。
“我希望在我做MOD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能推出自己的品牌,专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在板卡上都印上我的Logo,就像Alienware那样。”5月18日,记者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工作室里见到了被誉为“中国机箱MOD第一人”的刑凯。
走进略性凌乱的工作室,一个全身黑色、雕着骷髅头的机箱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件向《暗黑破坏神3》献礼的作品,是用原子灰做的。”刑凯透露,尽管尚未完成,但已有厂商向他预约这件作品拿去巡展。
为机箱融入个性
刑凯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学美术出身,祖父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尽管从未专门学习艺术或设计,但家庭的熏陶让刑凯拥有很好的艺术灵感与动手能力。父母宽松的教育方式,也让他有了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高一时,刑凯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虚拟的游戏世界让他领略了很多精美的画面;但回到现实中,他却不得不面“十分难看”的电脑机箱,这让爱好丰富、讲究个性的他颇感难受。
2005年,正值电影《世界大战》热播,刑凯决定根据这部电影中的画面来改造机箱。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到网吧打工,“一个月工资500,发工资那天弄丢了个摄像头,最后只拿到了450”。他用这些钱买来了机箱和金属材料,开启了MOD之旅。对于人生的第一件作品,刑凯十分满意,“因为它跟当时市面上所有的机箱都不一样”。这件作品也受到了国内MOD界的认可,在当年Lanparty举办的一次MOD大赛上,“世界大战”获得了最佳创意改装奖。
孤身MOD之路
刑凯说他改造机箱并没有严谨的流程:“我不画图、不用草稿、不用3D;一个机箱拿到手,我就边抽烟、边听歌、边盯着机箱看,看两三天之后,所有需要的板卡、灯光、完成后的效果都会印在我的脑子里,擦也擦不掉。”
尽管获得过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但刑凯大多数的作品都是独自完成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主题和灵感,这些确定了,自己就可以做了。”他有时也会在网上找灵感与资料,但不会把整个创意搬过来:“比如做蝙蝠侠的车,我就会在网上找高清大图来看,弄清楚架构之后再开始自己的创作。”
2006年,高考的压力让刑凯暂停了MOD之路,直到他考上了吉林大学的软件专业。不过在校期间,他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在自己的专业上,“几乎不怎么上课,反倒经常跑去和动画学院的哥们一起玩”。大一暑假,电影《变形金刚》火热上映,已在MOD圈小有名气的刑凯得到了硬件厂商的支持,以这部电影为主题做了一个喷绘机箱,在英特尔的比赛中获得最佳人气奖。自此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MOD作品,也不断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获奖。
2011年,刑凯来到了北京,在中关村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工作室。“北京的IT业要比辽宁和吉林发达很多,和厂商沟通方便多了,也更容易拿到材料。”他也召集了一帮MOD爱好者,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现在有七、八个人,他们能帮忙做不少事情,比如喷漆、拍照等。”
全领域的MOD梦
刑凯说他现在有多个职业,“MOD只是其中之一”。他在家乡开了一家服装店,尽管平时由朋友代管,但他会“做一些关键的决策”;在北京,他也会利用闲暇去帮人摄影,总之“收入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
接下来,他打算进军IT以外的领域,如与运动品牌合作推出球鞋主题的MOD,以及与潮流品牌合作推出MOD主题的体恤衫等。他也计划与机箱厂商合作,“下半年会参与一款机箱的设计”。
刑凯说他三年内都会呆在北京,未来则有可能去德国发展。不过在他眼里,首要的目标还是推出自己的品牌,“实现18岁的梦想,也为老了后能在孩子面前吹吹牛。”
对话刑凯:国内MOD还未形成文化
电脑报:从2005年到现在你一共改造了多少台机箱?
刑凯:30多台,不包括为一些活动成批制作的机箱。
电脑报:投入最多的是哪件作品?
刑凯:那件作品叫“太极”,机箱和水冷都是用顶级的红松木雕的,我和一个木雕师傅一起做,花了半年时间,投入了近两万元。那个作品是为参加2010年德国的DCMM大赛做的,当时中国只有我一个人受邀参赛;由于托运的时候有一些损坏,最终只得到第四名,挺遗憾的。
电脑报: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刑凯:是一款名为“MARS MOTO”的变速摩托车,获得了2008年WGT(MOD项目)中国冠军。做这个作品用到了金属、木头和塑料等材质,用金属焊接零件,木头雕车,把我那个时期能接触到的所有工艺都用上了,算是我的极限吧,一共花了4000多元。
电脑报:这些作品现在在哪?
刑凯:有的送给朋友了,有了送给厂商拿去巡展。像“太极”不便运回来,就送给了一个德国的朋友,也是做MOD的。
电脑报:有没有考虑卖掉?
刑凯:你会卖儿子吗(笑)?有人说过要花一万块买我的作品,但我没卖。做这些机箱花了很多时间,也投入了很多情感,再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几乎不可能。
电脑报:你有过改造机箱失败的经历吗?
刑凯:基本没有。如果对一件作品不满意,做到一半就不会再继续做了。没有灵感硬堆也能堆起来,但效果不好,所以我就会把这些机箱放在一边,什么时候有新的灵感了再继续做。
电脑报:所以你做MOD一直都比较顺利?
刑凯:也有比较困难的时候。当初还没什么名气,国内的MOD也没有现在火,做出来的作品会被很多人喷。有个朋友看到我的一件作品就说:“你放那么多灯干什么?好难看啊。那么多灯晚上多刺眼啊!”结果过了几年他自己也去买了个雷蛇的灯。那段时间我们在机箱上开侧口、加LED、用水冷,发到网上后经常被人喷。当时国内的DIY还主要是烧钱、超频。
电脑报:除此之外,现在在国内做MOD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刑凯:是环境。跟日本和欧洲相比,国内的MOD氛围还很欠缺,没有形成文化,也缺少交流的平台。我把作品带到德国去时,那边一些的朋友都不知道中国还有人做MOD。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只会去买高性能的配置,没有做真正的DIY的文化。
电脑报:对于想进入MOD领域的人有什么建议?
刑凯: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爱好。我做球鞋、军事、游戏等主题,因为我是这些领域的发烧友。如果你不是十分喜欢一个东西,是很难做出好作品的。
电脑报:有没有需要感谢的人?
刑凯:我的家人给了我宽松的环境,让我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比如我在做第一个作品时找不到金属加工厂,后来就是一个同学托亲戚帮我的。还有赛睿、NZXT、技嘉等厂商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支持。
本文出自2012-06-25出版的《电脑报》第25期 E.硬件发烧友
(网站编辑:黄旭)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