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观点 > 新闻
电脑报2015年第24期视角:P2P
  • 2015/6/23 14:27:3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 多年前在办一份大学生刊物时,曾经有一个想法:办一个中国大学生互助网。各大高校的同学们有旅游、借宿、学习疑难、资料交流,甚至介绍男女朋友的需求,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去求助,每位同学既是求助者,又可以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当然由由种种原因,想法没能变成现实。


       多年前在办一份大学生刊物时,曾经有一个想法:办一个中国大学生互助网。各大高校的同学们有旅游、借宿、学习疑难、资料交流,甚至介绍男女朋友的需求,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去求助,每位同学既是求助者,又可以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当然由由种种原因,想法没能变成现实。

        当时不知道这其实就是P2P在网络上的一种初浅应用,或者说对这个名词有些一知半解,主要还是来自于下载软件。印象中最早出现的是网络蚂蚁,通过下载用户同时又来上传的技术大大提升了MODEM拨号时代的下载速度。后来听说了Napster,一个数字音乐交换软件,后来由于版权问题遗憾地夭折了。这些互联网的先驱虽然倒下了,但P2P的共享精神却一直传承下来,在人人都有一台智能手机的时代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它通过与社交、地理定位等应用紧密结合,造就了如UBER等一大批颠覆性的应用,并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固有体制和思维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其中也出现了像非法融资平台骗取钱财一类的负面消息,但总来说,P2P极大地释放了社会中每个人的潜能和碎片时间、精力,也能创造巨大的财富。

最近,亚马逊正在开发一款据称为On My Way的移动应用,由亚马逊在市区招募实体零售商存储包裹,让普通用户在去往目的地的途中顺带递送,并收取一定费用。据统计,快递公司UPS在美国递送一个包裹的平均费用为8美元,而亚马逊每天平均要发送350万个包裹,新应用将使这个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基于P2P的考虑,还能产生更多有趣的东西。某天下着大雨,编辑们一边讨论着专车软件的风波,一边冒雨去附近的餐厅吃饭。突然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搭伞”的应用呢,让没带伞的用户呼叫就近的陌生人, 这种社交方式是不是比“陌陌”更有意思?

这虽然只是个玩笑,但创意就诞生在这些的奇思妙想中。比如在我们的“电脑报读者俱乐部”微信订阅号中,每天有近百条的读者来咨询各种各样的IT产品应用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开发一个应用,让有问题的人就近寻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并支付一点儿费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比建设成千上万个O2O门店更现实一些吧?

本文出自2015-06-22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2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