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创业财富 > 新闻
万能石墨烯”: 弥天大谎还是革命性颠覆?
  • 2016/1/25 16:06:1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作为一种让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的“新材料之王”,在国内企业频频推出“革命性产品”的同时,为何被业内一致指责为弥天大谎?

石墨烯在中国为何成了弥天大谎?

   不过,尽管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被看好,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也是斩钉截铁:石墨烯在中国就是一个骗局。

 

2015年3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宣布推出一款名为“影驰SETTLER α”的石墨烯手机,根据当时的宣传,其透光率高达97%,手机充电速率提高了40%,电池寿命延长了50%,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增加10%。因为和石墨烯沾边,尽管这款手机只相当于千元级配置,售价也得以高达2499元。

 

8个月过去,这款石墨烯手机尽管彼时宣布首批推出3万台,却一直未在市场销售。

 

但人们可以买到其他可种各样的石墨烯产品。比如新三板上市公司圣泉集团已经在市场推出了石墨烯袜子和内衣。根据该公司的宣传,他们在产品中添加了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纤维,这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多功能复合纤维,“具有激活免疫细胞、防护紫外线、改善微循环、抗菌抑菌、增温增阳等特性,还可以除臭”。

 

根据该公司的宣传介绍,他们将植物秸秆碳化提取石墨烯,利用石墨烯的超导性作为生产衣服的原料。他们计划还将推出智能文胸,通过内置感应器测量女性胸部温度细微变化,有效预防肿瘤及乳腺癌,还计划应用到军服上——目前,这些所谓的石墨烯产品价格不菲,一双袜子的价格超过50元,一条内裤的价格接近300元,一条石墨烯腰带的价格需近600元,而发热服则卖到1700元以上。

 

“前几年纳米材料热炒时,国内出现了很多‘纳米+’的概念炒作,这次‘石墨烯’也是一样,很多石墨烯产品就是一个弥天骗局。”国家863项目负责人、材料科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其鲁说。由于在新材料能源方面的贡献,其鲁亦被称为我国钴酸锂、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奠基人。

 

根据记者了解,石墨烯目前主要分两种:单原子薄膜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粉体。前者的制备主要是以甲烷、乙炔等含碳气体为原料,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合成,和石墨或者秸秆没有什么关系。

 

石墨烯粉体则是利用天然石墨,利用浓酸和强氧化剂进行氧化,然后采用膨胀热处理还原得到,至于从秸秆中提取的石墨烯,号称15斤玉米芯就能提取一斤的石墨烯,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是闻所未闻。

 

除开骗局明显的石墨烯内裤,为多家研究所和企业热衷研发的“石墨烯电池”、“石墨烯锂电池”同样被指是在撒谎。

 

     目前,石墨烯应用在电池领域的做法,一般是在锂电池的正负极中,添加石墨烯材料。“这种做法显然是误导。”近日,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员刘冠伟质疑“石墨烯电池”的文章在网上热传。

 

     在这篇名为《传说中的“石墨烯电池”技术 ,难道是一场弥天大谎?》文章中,刘冠伟一开始就给出了明确观点:“石墨烯电池”这个技术接近于不存在,石墨烯只有在理论上能够提高充放电速率,而对于容(能)量的提升基本没有任何帮助(期望“石墨烯电池”可以解决手机/电动汽车续航的人要失望了),其噱头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

 

    刘冠伟称,根据经典的电化学命名法,一般智能手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应该命名为“钴酸锂-石墨电池”。之所以称为“锂离子电池”,是因为锂离子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严格意义上来讲,石墨烯只是在电池中做辅助作用,因此不能将应用了石墨烯的电池,直接称作‘石墨烯电池’。”

 

在刘冠伟看来,现在基本进入市场的,只有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应用到锂电池中。但就连“添加剂”式的应用,也颇多质疑。“石墨烯可以做导电剂,促进锂电池快充放,理论上能提高倍率性能,但若分散工艺不到位,混料不均,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另外,目前物美价廉的材料很多,并不一定非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石墨烯。”

 

记者注意到,刘冠伟的观点,得到了张元波、其鲁、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卢红斌、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袁国辉等诸多业内资深专家的认同。

 

“到现在谁能拿出数据吗?谁家做出这样的电池了吗?”其鲁也认为,“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都是层状物的结构,所以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才能形成从正极到负极的迁移。而石墨烯是一个单层的碳原子环状结构,就是它本身的化学物理性质决定它,不会形成锂电池单独的负极材料。”


很多人为此在浪费生命?

对于业内专家的质疑,作为“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的说法是:“业界虽然有争议,但科技创新,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有些专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好多都实现了,有些专家又过于武断,但是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

 

截至目前,无法得知青岛最新研发出的“世界领先石墨烯锂电池”真面目,华为方面的回复是“对石墨烯有研究,但不会这么快作为商用。”而作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石墨烯超强电动车电池”团队的负责人,黄富强的辩解则是“大家从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实质是同一个。”

 

     事实上,就连因为发现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的安德烈·盖姆,对国内目前疯狂热炒的石墨烯同样看不懂。2015年10月底,盖姆在出席青岛举办的一个石墨烯产品展示会上时,就不顾主办方的脸色明确表示“包括石墨烯电池在内的许多应用产品目前来说也许存在炒作的嫌疑。”

 

在盖姆出席会议的当天,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发的《2015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也一同发布,其显示中国不仅2012年底研究石墨烯的论文发表数目位列全球第一,而且近三年专利数量迅升首位。

 

不过,盖姆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同样不客气地指出,许多已发表的石墨烯论文中,一半的研究会被废弃掉。另一方面,许多专利,特别是产自大学的专利,其中90%并没什么价值,99%的专利最终会作废,维护这些专利也会花很多费用,很多人为此在浪费生命。

 

“中国虽然在石墨烯论文发表量上位居全球首位,但不少科研院所并不知道产业界到底要什么,科研和应用脱节问题突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碳材料专家康飞宇公开表示。

 

     这些质疑,并不能让中国石墨烯从业者的脚步有所停留。1月16日,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举行石墨烯项目入驻签约仪式,21个石墨烯项目集体落户常州。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刘志峰表示,常州石墨烯产业正在向“打造一个百亿规模的特色产业”目标迈进。

 

   像常州这样的石墨烯产业园在国内已有很多。根据记者了解,在重庆、无锡、青岛、唐山等地,都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石墨烯产业园。而更多的石墨烯产业园,则有望在2016年相继开花。

 

     在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他们2011年在常州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到200人的规模,2012年出品世界首个电容式石墨烯触摸屏。最近两年,他们还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高热辐射效率,研发一些可加热衣物。他们研发的方向,还包括石墨烯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可穿戴传感器等。不过他承认,这些产品实际上和石墨烯关系不大。

 

     比产业园、科研所、大学、企业更早尝到甜头的是资本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共有60家上市公司布局石墨烯业务。2015年8月中旬,位于江苏的德尔家居宣布投资石墨烯超级锂电池等项目,在描绘了“年营收增28亿元、年净利润增4.5亿元”的蓝图之后,这家搭上“石墨烯电池”概念的公司,股价犹如坐上了火箭,两个多月涨幅达158.4%。

 

本文出自2016-01-25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0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