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IT专栏
  • 2016/7/19 9:39:5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知识分享型APP分答上线42天,创始人姬十三特意在北京举办了发布会。“42”这个数字,在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代表着宇宙中一切生命和问题的终极答案。这意味着,创业多年的姬十三,终于找到了知识变现的路径。在发布会上,姬十三宣布作为“在行”旗下的产品,分答获200万美元的投资,由元璟资本与红杉资本领投,王思聪创建的普思资本和罗振宇创建的罗辑思维跟投。

科技有情怀

知识分享变现,分答不是个好学习对象

@王月

        作者简介:成都媒体人。从来不看电视、关注科技领域、换个手机就能高潮的新时代网络宅男。相比煽情电视剧,还是IT界的各种黑科技更能让人流泪。


        知识分享型APP分答上线42天,创始人姬十三特意在北京举办了发布会。“42”这个数字,在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代表着宇宙中一切生命和问题的终极答案。这意味着,创业多年的姬十三,终于找到了知识变现的路径。在发布会上,姬十三宣布作为“在行”旗下的产品,分答获200万美元的投资,由元璟资本与红杉资本领投,王思聪创建的普思资本和罗振宇创建的罗辑思维跟投。而包括分答在内的整个“在行”产品,估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就跟Papi酱一样,开完发布会,眼球经济消费完毕,这个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如今的朋友圈,已经很难看到有人分享来自分答的答案了。故事的套路大概是这样的,王思聪、罗辑思维等网红前来给分答站队,带来流量,炒火这个产品,然后入股获取收益。

        分答火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玩的是网红经济,分答上偷听次数排名前列的都是罗辑思维、Papi酱、汪峰、马薇薇这类网红、明星、名人。如果回答问题的人不算名人,就几乎没人听,超过100的都是寥寥无几。

        但是,分答却给我们一种很有知识的错觉,一是因为姬十三本来是做果壳出身,果壳是国内相当老牌的知识分享社区了;二是因为这种问答的形式,让人想起知乎。

        事实上,在知乎上提问也可以邀请名人来回答。分答与之相比,有三点变化:回答者也有钱拿;其他人看答案不再免费;答案从文字变成了语音。

        看上去,分答似乎解决了很多问题:知识能变现了,答题不再是义务劳动了,用户与大V之间心理距离更近了。然而,这样的变化,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分答目前限制的是1分钟语音,所以复杂的问题没法谈,只能抖下机灵,聊聊八卦。对于好奇的听众来说,虽然1块钱偷听很便宜,但是没付费前,你根本不知道付费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语音内容根本没法进行筛选和过滤。听了不满意,也不能退款,还不能差评。那么,避免风险的选择就是,拒绝陌生人,选择早已成名的网红。

        当然,分答也可以不玩网红经济,早期用网红,是为了导流。到了后期,流量就可以分给那些有干货的人了。也可以不限制1分钟的语音时间,毕竟微博也是有长有短的。但它不管怎么做,都跟知识分享毫无关系。因为分答的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者获取知识的效率——作为提问者,很多时候你并不清楚对方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作为看问题的人,你也无法判断这个价值1元钱的答案,是不是无效的垃圾信息。

        所以说,分答至始至终跟知识分享毫无关系。所以知乎这类知识分享型的网站想要变现,分答真的不算是一个靠谱的“抄袭”对象,再抄知乎可能就彻底快餐化了。另外,知乎的“老祖宗”、美国的问答网站Quora也没有找到答案,他们还在专注于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回答。但要说变现,除了广告还真没简单的办法,无论是大数据,或是O2O,都还早得很。

        不过,在美国,现在已经涌现了不少针对细分市场的垂直问答网站。IT界就出现了很多面向程序员的专业问答网站,比如StackOverflowIT企业招聘时甚至都会参考应聘者在StackOverflow上的声望。此外,还有各种“法律界Quora”、“健康界Quora”的社会化问答网站。由于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它们更能形成一个社交圈子,吸引专业人士参与。

        但垂直问答网站存在的前提是,他们本来就是存在常规咨询的领域,有着现实的土壤。但在中国,绝大部分人还并没有为知识付费的习惯。

 

本文出自2016-07-18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2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