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融资造假无下限:丢人现眼到国外
  • 2015/9/30 13:56:2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旭
  •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钱伟 罗希元
【电脑报在线】9月下旬,记者收到了一封让人异常难堪、脸红的邮件:“如此赤裸裸的造假,难道这些人不觉得是种羞耻么?”

 造假有理

 

从融资数字到疯狂刷单,一亩田的各种造假方式备受质疑

      “你的提问已超出项目本身,并且我们跟投资人有协议,这不属于目前披露的范围。”9月下旬,当记者就融资具体到账数额E袋洗内部人士咨询时,对方如此表示。

      今年8月,e袋洗宣布获得百度领投的B轮1亿美元融资。同时传出的消息是,这个2013年11月成立的洗衣O2O公司估值已达5亿美元。

     “1亿美元融资、5亿美元估值,这样的数字肯定会对竞争对手造成威慑,但到底有没有水分,外行很难分得清,因为查证创业公司数据造假非常困难。”一位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者。

      业内人士称,由于创始团队和投资人都有签订保密协议,如果公司不上市进行财报披露,没有人能知道其对外宣称的投资额是否真实。对外界而言,核实没上市企业的真实融资信息难于上青天,即便有扎实的证据,如果想诉诸法律,也需要统计虚报融资额对你造成了多大的损害。但这恰恰是最难量化的,也是众多创业者肆无忌惮、夸张造假的原因。

     但是发展到上市阶段,往往就是“国王的新衣”被揭开的时候,过去所有的融资真实情况就会在招股书中暴露。其中尤以美股市场为甚,只需要简单的英文能力,详阅招股书,便能发现此间的蹊跷。

    “上市公司财报是唯一了解真实融资信息的渠道。”王方称这是唯一有确实证据证明这些公司确实融资造假,可是他也无奈地称:“用梳理财报的方式,10年来只能做这一篇文章,太难了。”

    因此这并不妨碍国内超过90%的创业者在公布融资额时选择作假。而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融资造假现象普遍,不得不随波逐流;二是虚报金额并借机宣传营销,成为给竞争对手市场、融资、人才等方面制造压力的手段,尤其是O2O公司,烧钱续命,拼的就是钱多;三是创业者想掌握更大的资源。用高融资额为公司实力背书,在合伙谈判时会有更大的空间和话语权。

事实上,公司的融资额造假行为,是瞒不过投资圈的专业人士的。“那些公布的融资额,我们内部基本都会打过两三折,很多投资人即便看到自己投资的公司虚报融资额也只是笑而不语。”一位投资界人士说,但现实是大家宁愿保持缄默,没有人愿意做戳穿“皇帝的新装”谎言的小男孩。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创业者与投资方往往是坐在一条船上的,除了竞争对手外,没人会在乎这个数字的真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使投资人表示,虚报融资数额其实很多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合谋。“A轮融资21000万,但是谎称1亿的话,那么B轮融资,在心里期待上,就肯定不会低于1亿。”简单来说,高融资额会助推下一轮估值的提升,投资人退出时就更容易找到“接盘侠”,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溢价回报。

    很明显,投资机构的无比疯狂最终为夸大融资额创造了必要的生存环境。目前,投资机构特别迷恋钱生钱的游戏,投资开始逐渐失去理想,变得毫无底线。相关数据显示,几家主流基金2015年前8月所投的投资额,已经是2013年全年的2倍以上。

无法拯救的“癌变”

 

     “这挺拧巴的,VC本应防止创业团队造假,却又反过来和创业者一起造假。”一位财经媒体主编说,整个创业生态圈正在遭受夸大融资额这股“歪风”的侵袭,不仅加大了投资方对创业公司价值的评估难度,而且误导了市场规律,最终破坏了整个创业圈的生态平衡。

     在易凯资本CEO王冉看来,包装过头就变了性质,成了赤裸裸的造假,“这种做法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家做了,其竞争对手往往为了在市场形象上不落后手也会跟进效仿,甚至更加夸张。大家都没有赢,中国的商业环境却输了。”

 去年12月,易凯资本CEO王冉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呼吁“建立诚信社会,从公布正确的融资额做起”。今年2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发起倡议,呼吁创业公司公布真实的融资额。这条微博被上万人转发评论,且多为创投界人士,徐小平更被大家戏称为“业界良心”。

但这显然用处不大,其实很多业内人士都清楚,融资造假已经“癌变”,远非倡议能拯救。“除非被投公司、投资方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准确,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对于虚报融资额,没有任何的监管措施,谎报短时间来说基本毫无风险。”

 只是,如果依靠数据造假、融资造假来进行宣传博取眼球,这样的创业也很容易成为“一锤子买卖”,更给自己的上市路埋下重重风险。

 有消息称,暴风影音当初未能登陆纳斯达克,就是因为融资造假——哪怕它后来成为A股的奇葩股票。最新的案例则是美团,有消息称其7亿美元融资真假难辨,结果华尔街路演成空。

     更重要的是,造假对诚信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创业者表示,融资额造假现象非常可怕,这已经对创业的所有公司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说,比如你的对手对外宣称融到上千万美元,你只融到500万美元,直接导致你的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因为普通用户和员工的认知里根本就不懂这些,他们一定会理所当然的相信媒体报道,从而来对公司做第一印象的判断。其次是迷惑竞争对手,一般适用于新手创业者。

 上述创业者称,衡量一个互联网企业是否估值造假或者融资额造假,从用户规模、客单价、转化率等几个关键数据就可以看出。比如活跃用户,一般而言行内定价是一个活跃用户价值20元,有600万个活跃用户,这意味着这家公司能获得1200万元融资。“一个O2O企业,活跃用户数只有200万,对外号称融资1亿美金,这不是吹牛吹大了吗?”当然问题是,企业活跃用户数、业绩数据也很有可能是造假而来。

 但不管如何,融资额造假都是一种“失信”行为。一旦创业圈失去诚信,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最终都将淹没在自己制造的经济泡沫中。

 9月16日,跨境母婴电商蜜芽宣布获得百度D轮1.5亿美元投资。在新闻发布会上,蜜芽晒出1.5亿美元融资的银行入账单,试图以此自证清白。

     更早一些时候,低息快速融资平台“量化派”创始人周灏,向媒体人公布的融资金额精确到了小数点后6位——2058.725779万元。

      尽管如此,两者仍然被网友质疑——这就像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在这个圈子里,造假的多了,就算你是“清白”的,也没人会相信了。

  

分析

谁的造假最愚蠢?

融资花样造假面面观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跟风有风险,虚假融资这股风里,有这几类公司造假是愚蠢至极的:一种是上市潜力股;一种是刚入行的创业者。前者,可能断送自己的上市之路,即便最终成功上市了,其资本市场表现也弱不禁风。后者,则可能断送自己的创业梦想。  

 

    1、上市潜力股

造假名单:窝窝团、智联招聘、暴风科技、京东商城、陌陌、久邦数码、58同城、迅雷、唯品会、网秦等等等

 

     在中国互联网这个丛林中,大家都没有底线和下限,一旦进入资本市场甚至去国外上市,才被发现企业漏洞百出,众多上市公司CEO还甚至愤怒表示华尔街不懂中国。

     在美股和港股上市,IPO招股书披露的真实融资数据,往往就是“国王的新衣”被揭开的时候。当然,上市公司们的谎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部分被查出存在造假行为的上市公司,造假举措可以顺藤摸瓜至公司上市之初或者更早。

     回头看去,这是否得不偿失?

     以恶劣程度最高,造假次数最多的窝窝团为例,尽管在历尽波折后,最终在2015年登陆纳斯达克,但由于谎言一一被揭开,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而且随着团购市场的没落,窝窝团和投资方想要依靠上市捞一笔的想法,已成为遥遥无期的空想。

     比如京东商城。2011 年4月1日,刘强东发微博称完成融资15亿美元,其中11亿美元已到账。但在2014年1月30日提交的招股书中,168页清楚记录着,15亿美元融资,实际融资额仅有9.61亿美元,放大了5.39亿美元。此消息被公布,立即引起华尔街资本市场的哗然和对京东商城未来的质疑。

再比如智联招聘,2013年1月,智联招聘二股东麦格理抛售了手中全部股份,总价约近亿美元。随后有消息称Seek斥资1.05亿美元接手麦格理抛售的股份,同时智联招聘官方也公开回应,称二股东麦格理退出并非是抛售,而是大股东Seek更加看好。但此后被披露的真实情况却是,大股东Seek并未出手相救,为了填坑,大部分股票是智联自己向银行贷款、向高管、员工售股而来。这在其14年5月5日提交的招股书127页有记录。

 

 

 

 2、新晋创业公司

 

造假名单:根本无法统计,业内统一说法是80-90%的初创公司融资数据都在造假

 

    如今,随随便便宣布融资额达1亿美元以上的初创公司实在太多太多。比如华云数据、途虎养车、车王、趣分期......

 融资数据真假难辨,夸张和欺骗其实只隔一层纸。这些初创创业者造假原因很简单:能捞一票是一票,能炒作上月球绝不只炒作在地球。证监会管不了,工商局不会管,行业又缺乏自律,造假成本低,揭假难度高,业内最为盛行。

实际上,哪怕这些初创公司的投资方有上市公司背景,也同样造假不停。比如超级课程表,2014年12月,超级课程表CEO余佳文称获得阿里巴巴集团领投的千万美元级B轮融资,并称“明年给员工发1个亿”。后被匿名网友、离职员工举报“虚假融资”:实际仅为小几百万美元。今年8月,因为一场和周鸿祎的口水战,余佳文在网上道歉,同时被更多的口水湮没。

再比如一亩田,8月底被曝出大规模辞退销售员工,辞退人数达1500人。而此前媒体的报道则是,红杉资本为了抢签一亩田,不签协议直接打了几百万美金,公司估值一月一涨,很多VC跟不上速度。此后,一亩田对媒体公开的数据造假,包括交易数据诡异,虚假宣传、疯狂刷单等被曝出,也有传闻称之前的投资方红杉资本撤资,一个所谓的创业明星就此陷入舆论质疑声中。

     这种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但这种做法尤其愚蠢,因为它不仅伤害的是整个行业和中国整个诚信体系,同样也让自己公司没有了未来。

 

 

专家观点

融资多不代表就是成功

——GoodwaterCapital联合创始人、前知名风投KPCB投资人钱智华

 

     中国公司融资数据造假,在近期的美国科技行业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根据报告数据统计,中国80%-90%的创业公司都存在虚报融资金额的情况。这对于美国创业者来说,是不可思议,也是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那么,美国有虚报融资金额的现象吗?这里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没有,至少我没有听说过。美国创业公司通常对公开新闻稿非常谨慎,宁愿不公布具体融资额度,也不敢去虚报。虚报融资数额会影响到创业公司未来的发展。如果公司发展顺利未来上市或者进行并购交易,所有的融资文件都要接受审计,那么此前的做假情况都无处藏身,没法向投资者交代。

    信誉是美国投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底线。站在VC角度来说,我们同样不允许所投公司出现数字虚报,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创业者的信誉,也会对公司下一轮融资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发现创业公司有虚报数字,我们一定会要求创业者纠正。

    在美国,造假是需要付出法律代价的,哪怕你是最为知名的公司。这是因为美国公司造假的成本太高,如果发现就是欺诈,按照美国法律属于商业重罪会遭到严惩。

     2001年,作为当时世界头号天然气交易商和美国最大的电力交易商,年收入达1000亿美元、2万多员工的安然公司,被投资者怀疑其盈利模式,从而引发人们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当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在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近6亿美元。1个月后,安然破产,而负有直接责任的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安达信也因此宣告破产。破产后,安然公司的多名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分别被判处了多年监禁。

      从中,可以看出数据作假,在美国而言不仅是个严重的道德问题,还是个严重的法律问题。最终所有人都会受损,包括创业者、投资者和员工。

这一事件还促使美国政府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加强了公司治理、审计监管和证券市场方面的监管。此后,创业公司正式融资要向监管部门递交融资材料以及相关法律文档,律师也会介入融资的每一个环节。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创业公司在公开场合提到融资,必须提前15天告知SEC,公布给投资者的任何信息都需要在SEC进行更新和接受审核。如果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可能会遭受一年不得融资的惩罚。

实际上,融资金额并不是越多越好,融资只是一个手段和过程,而不是评估一家创业公司的标杆,创业公司要成功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能否给用户和投资者创在价值,而与融资多少毫无关系。很多公司很少融资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eBay实际上只融了一轮资金。

本文出自2015-10-05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3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