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创客运动热与冷
  • 2013-10-26 17:32:0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一年前,前《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携新书《创客:新工业革命》来华,在媒体上掀起一股热潮,也将“创客”这一概念带进了公众视野。一年后,伴随着3D打印、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的兴起,创客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客仍旧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创客们试图将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推向社会,但他们对于商业化等问题仍存在着分歧,甚至对于这个概念也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走向圈外的尝试
    创客运动的火爆带来了一场场热闹的创客活动和一个个有趣的硬件产品,但相比圈内的火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创客运动还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影响力。
    例如,在上海创客嘉年华,有不少市民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前来,对于现场展示的产品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对Arduino很感兴趣,向父亲询问道:“这是什么?”孩子的父亲向人堆里探望了一下,回答说:“这大概是什么新科技吧。”然后便拉着一脸不情愿的孩子离开。
    胡俊峰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表示中国用户整体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很差。“他们看到我们的东西,第一反应是‘好像很有意思’,第二反应是‘其实也没啥用’,第三反应是‘怎么两百多块钱啊?’”他透露,一些外国消费者看到他的产品后会发邮件和他讨论,还会向朋友推销:“老外的反应是‘挺有意思’、‘好像可以用用嘛’、‘两百多也不贵啊,支持你一下’。”他希望消费者能对新事物有更多的宽容心,“给创客提供更好的环境”。
    与此同时,一些创客也试图将这场运动推向全社会,让创客的影响力辐射到普通市民中。
    9月25日,新车间将一台“移动创客空间”推到了上海徐家汇路口旁,展示3D打印机、空气净化机等创客作品。它是由一个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小屋,可以被装进货车,到不同地方展示这些作品。
    “这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之一,”新车间创始人李大维指着身后的马路说,他对于能将这个小屋摆在这里有些惊讶。据他介绍,小屋此前已在滨江展示过,之后还会去其他城市:“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是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创客,最近有时间才把它做起来。”
    记者注意到,从移动创客空间前经过的市民,无论男女老少,约有六成会停下脚步驻足观看,或把玩3D打印机打出的小物件,不过真正走进屋内与创客们交流、希望深入了解创客项目的人却寥寥无几。李大维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将摆放3D打印小物件的桌子挪到了屋外,试图吸引更多的人,但依旧是看的人多、问的人少。
    北京创客空间则将未成年人视为推广创客文化的重点目标,不时邀请一些小朋友参加工作坊,联合创始人王盛林还在人大附中开设了一门选修课,向中学生介绍创客的理念,并指导他们进行创作。
    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创客,他们还组织了一次名为“Creatica创意教育”的创客夏令营。活动面向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北京创客空间的几名创客担任老师,首先向所有的学员教授3D打印、软电路、图形化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随后让学员们各自选择一个方向深入学习。孩子们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做出各种小产品,并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每天的工作和心情。
    据项目联合创始人魏乔介绍,做这个夏令营是希望让创客文化在孩子中普及,培养小创客:“这些小孩的天赋一点都不比美国的小孩差,但中国没有车库文化,缺少良好的环境去开发他们的创造性。”
    据记者在现场观察,小学员们对于这些平时在学校里难以接触到的事物十分好奇,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显得兴奋而专注;他们做出的产品谈不上精致,但充满想象力,一些孩子在用废旧纸盒做的机器人模型或简易电路的外壳上绘制了有趣的图案,并为这些小产品起名,还给他们赋予了各种传奇故事。
    为期9天的夏令营定价8500元,吸引了15位成员。据另一位项目负责人徐思彦介绍,学员的家长大多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较高,其中一些来自与科技相关的行业。
    一位从事IT业的家长告诉记者,她希望孩子能通过这次夏令营接触新事物,并培养动手能力,“这些在学校里很难学到,在家里我们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很难给他创造出环境”。几天的活动下来,孩子的反馈十分积极,“每天早上都不想迟到,回到家里也都很开心”。她对这次夏令营的形式感到满意,“和国外的创意教育很类似”,并称自己并不期望孩子从中获得什么可见的成绩,而是希望他能通过接触各种新事物逐渐确定自己的兴趣。
    景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吴俊杰是国内最早将创客教育引入校园的人之一,栾轩以及因开发出能控制梦境的眼罩Dream Swimmer而出名的14岁创客朱忠旻都是他的学生。两年前,吴俊杰通过北京创客空间了解到了创客文化,决定参考创客空间的模式改造自己负责的机器人实验室。如今,他的实验室已成为一个校园创客空间,学生们可以来此制作各种创意产品并相互交流、学习,他也会利用课堂时间普及创客知识,为希望成为创客的学生提供指导。
    不过在吴俊杰看来,学校的创客空间的主要功能在于展示和交流,创客教育还应该走入学生家中,因为“创客起源于美国的车库文化,是一种家庭DIY文化”。他设计了一种被称为“创客桌”的标准化工具,它是一个带有滑轮和抽屉的桌子,抽屉里放着Arduino以及相关的书籍,供学生们自学和创作。“孩子们在家里时可以把作品收在桌子下面的箱子里;等到学校有交流活动,家长就用车把它拉到学校来,他们可以把它推到任何位置去展示作品。”
    吴俊杰认为,创客教育如果开展的得当,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还会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不过他也表示,朱忠旻是他开展创意教育以来的唯一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绝大多数学生离成为创客还有很长的距离。“但他们在接触了创客、参观了创客空间之后逐渐理解创客文化,就不会觉得朱忠旻和他们有很大的差别,而会觉得‘我做不了,但我为他高兴’”;也正是因为更多的学生对创客有所了解,“朱忠旻在学校里不合群或者成为‘技术宅男’的压力会小很多。”

    他坦言创客运动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知道它。“我最近给新升入六年级的孩子看创客的宣传片,很多人是第一次知道;知道3D打印机的人比较多,但也仅仅是把它当作产品,而不是把它当作创客文化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创客教育目前还处于摸索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成熟。

本文出自2013-10-28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