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独立APP的转型变局
  • 2013-5-2 17:44:3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程朋
  • 作者:熊雯琳
【电脑报在线】在移动互联网入口大战逐渐激烈的2013年,草根APP的生存变得更为艰辛。移动互联网市场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这个行业充满了前景和机遇。只是,这胜利的果实,并不属于大多数的创业者。
        公司解散、APP死掉、项目转型、团队被收购、拿到新的投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在经历了2011年的疯狂和2012年的沉淀,互联网巨头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大战再掀波澜,大批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都正在遭遇或者已经遭遇“成长的阵痛”。
        在移动互联网入口大战逐渐激烈的2013年,草根APP的生存变得更为艰辛。移动互联网市场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这个行业充满了前景和机遇。只是,这胜利的果实,并不属于大多数的创业者。究竟草根创业者们还有没有机会?独立APP们又该何去何从?

第一部分:创业者众生相

        “消失”的APP
        这是韩阳(化名)最后一次来公司参加股东大会,讨论的议题不再是APP项目推广或是公司产品规划调整,而是公司关张以及团队解散后的事宜,这让他百感交集。
        面对记者,韩阳的情绪时而激动,时而冷漠,但关于很多创业失败的关键点,他此刻不愿意多谈。
        2011年下半年,他和几个前同事一起成立公司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APP开发,由于没有投资,公司前半年的启动资金都是三位创始人自掏腰包,期间也做了两款产品但都不温不火,公司营收一直入不敷出。“最关键是资金缺乏,产品开发的节奏又没跟上,加上市场推广没经验,直接导致团队在去年下半年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先是两名技术大拿被其他的创业公司高薪挖走,一名核心创始人也放弃了全职创业加入到国内的另外一家公司,创业团队成为兼职班子就更难成事了。“每个月的服务器、带宽、办公以及人员工资成本,都成为大山一样压在身上。”今年过年后,韩阳以及创业团队的人不得不宣布解散公司,拍卖公司域名、用户数据等资产以抵外债。
        韩阳坦言,他们几位创始人过低的估计了创业的风险,并且也错过了2011年底公司刚成立那会儿的一笔百万元的投资,“现在回忆当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和团队,一直想把产品做到一定好的程度再去考虑融资问题,最终却因为当时的幼稚,错过了融资的最佳机会,直接导致了公司资金链断裂而影响了公司整体,最终导致团队解散。”
        如今,在Android和Windows Phone的应用商店里,还能下载韩阳他们开发的两款APP,他们其中一款APP做到最好的成绩是进入Android排名的前50。那辉煌的历史对于它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每天无数新的应用在不断的推出和更新,这两款“APP”会逐渐被人们遗忘,而软件版本更新日期也永远停在公司决定解散的那一天。
        实际上,类似韩阳的创业公司这样发生资金链断裂并关张的创业团队真不在少数。更多的团队靠着投资的钱苦熬着,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和收入,一旦融资的钱用完又拿不到新一轮的融资团队可能就整体面临危机。
        据媒体报道,有房地产老板投资过3000万做个一个O2O产品,请来了微软win7工程师,召集了成都所有优秀的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开出平均工资的两倍,结果在坚持一年以后,还没有任何报道的情况下,已经胎死腹中,转入做外包。
        根据艾媒咨询去年底发布的《2012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已经有22.3%的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实现盈利,这一比例高于2012年上半年的14.8%。部分开发者盈利情况有所好转,但艾媒咨询认为这种好转只是短期的临时性好转,并不代表整个行业开始好转。
        此外,2012年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在盈利模式与应用的推广与销售环节面临较大挑战。虽然2012年开发者盈利情况有所好转,但这种短期的好转是以恶意广告、恶意扣费等方式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获得的,是一种不健康的模式。
        根据艾媒咨询的一项调查,有超过60%的应用开发者表示在盈利模式问题上遭遇较大挑战,同时有57%的开发者表示在推广环节也困难重重。推广花费高,变现难,此消彼长下,大量的个人开发者生存艰难。
        此外,APP易做,但也容易死亡。业界一般认为,一款APP的生命周期是10个月。如今放眼去年移动互联网的一波波热门APP,如今也大多不见身影。
        创新工场的“点心”在经历多次转型以后,当初的点心盒同步、点心闹钟等都被放弃。更多的APP也面临着“消失”和“被边缘化”,比如鲜果联播、闪聚等。
 
        遭遇“巨头”挤压而被迫转型
        个信互动就是因为受到腾讯“微信”的挤压而被迫转型的。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做类Kik产品的公司,个信互动在2010年10月就推出了“个信”产品,最初他们是想做免费短信。与现在的微信相比,当时的个信更像是iMessage,它唯一账户就是用户的手机号。当通信防霜都安装个信才能发出基于流量的短信,否则就走运营商短信通道。
        尽管积累了千万级用户,但个信的商业化模式却出现了问题:帮助用户省了钱,却并没有从中获得相应收入。经过了一年多的挣扎,个信依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个信曾尝试过挑选一部分用户来推送广告,向广告主收费,但用户对此十分反感,卸载率很高,之后不得不停止这种方式。
        先驱往往成为先烈。微信借腾讯的庞大资源快速成长起来,到2011年10月份,方毅才感觉到个信可能确实没什么机会了。
当时的方毅既“焦虑”又“揪心”,他面临着战略转型、团队裁员等一系列艰难的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最终董事会决定放弃“个信”转做“个推”,转型为Android智能手机信息推送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息推送是智能手机上必备的信息交互方式。尽管 Android 设备上都集成了 Google 推送方案 GCM,但这套推送方案在国内却受到了极大限制。方毅正是看准了这个空间,认为这是“刚需”。
        “在做个信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推送这块是最难实现的。”据方毅介绍,在推送过程中由于用户量级大了之后就需要考虑服务器的程序设计,怎样让海量用户都能收到,而且是及时收到信息。当用户碰到复杂的网络环境时,比如在高铁上,移动的环境中,手机连接上的3G网络基站也在不断变换,推送对厂商的技术实力提出了考验。
        而这方面,在做个信的过程中,方毅的团队就经历了千万级用户的规模,也积累了专业技术上的优势。于是他们把个信的推送模块拿出来做成了个推。“当别人在挖金矿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给他们卖水,提供这种简单又没人做的服务。”方毅对团队的转型打了这样一个比喻。
        “个推”推出不久,新浪微博就成为其第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之后,百度、啪啪、唱吧、应用汇等也采用了个推的技术。
        截至目前,个推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2.6亿,累计接入应用个数超过3000,每天新增用户超过200万人。方毅给公司今年的订的目标是5亿。“这个目标很好实现,但不容易的是如何在这里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据方毅介绍,目前针对用户数在1万以下的开发者,他们是免费提供服务,而一旦用户数达到几十万、百万以上就按照一定的用户数来向开发者收费。“目前每个月的应收增长都在10-20万元,预计到今年6、7月份就能实现盈亏平衡。”投资方面,个信互动的第一轮融资由中经合领投,融资规模在五百万到一千万美元,第二轮的融资也刚刚结束。
        由于转型也让此前专注在前端的个信互动将团队更多的精力放在后端,公司的团队也有很多调整。“前端开发的同事成立了一个外包团队,除了承接一些外包APP开发项目,还会做一些创新型的产品。”据方毅介绍,前不久他们就与国家地震局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地震速报”的应用。“因为个推技术可以让消息延时小于250ms,‘地震速报’可以在发生地震时及时给居民通报地震消息,在破坏力大的横波到来之前给用户多出起码几秒的时间准备。”
        “个信互动的转型是在战斗中打出来的,”方毅坦言,最初做个信是绑住运营商这颗大树,实际上公司对移动互联网产品并没有想的特别清楚,直指个信的失败和转型,才让整个团队又迎来创业“第二春”。
        实际上,在2011年到2012年的这波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中,创业项目的调整和团队的转型是普遍存在与众多中小型的创业公司中。
        触角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孙郑鑫也决定暂停自己和几个合伙人在做的创业项目:iStar。加入到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北京友录,这家公司也是在去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经历了整体业务转型。
        在孙郑鑫看来,创业中最考验人的就是生存问题,之前的创业项目——给明星和娱乐公司做外包APP,却一直苦苦找不到盈利模式,如今他加入到友录,负责友录旗下“友会议”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初期已经和几家比较大的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据他介绍,“友会议”和之前的iStar有些类似,只是“友会议”是一个2B的产品,为大的会展公司或者会议方提供会议APP定制和参会人员电子化管理和数据挖据,与之前做2C的产品相比,盈利模式要更容易实现一些。
        “看不清方向或者产品有问题就应该及时调整,而不是等到耗尽人力物力时间了才想着回头,那样只会死得更快。”这是韩阳用失败的教训得出的感慨。

        卖掉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自己的创业项目,葛平(化名)想过100种结局,但想来想去,他觉得自己的项目能卖给某个互联网大佬可能是最好的出路。由于移动互联网投融资泡沫的破裂,一些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也遭遇了“今不如惜”的状况。VC们也开始为这些项目寻找下家,以求自己减少损失,收回成本。
目前葛平所在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正在和国内好几家互联网厂商进行接洽,谈收购和合作事宜。“也许你会觉得我目光短浅,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与10年前的互联网创业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那时候,大家机会平等,没有腾讯百度这些巨头,谁也奈何不了谁,做大后独立上市是创业者一致的梦想。但现在说这些,有点像天方夜谭。”
        葛平的想法可能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批创业者的心态。而传统互联网巨头经过2012年的摸索,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正进一步加快步伐的展开,这也给了很多创业小公司的退出提供了不错的通道。
        欧朋CEO宋麟不久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今年移动互联网的整合、兼并收购并来得比以前更激烈一些,资本市场会非常热闹。实际上,这场热闹的收购盛宴从去年就开始默默展开了。
        2012年11月,创业不到一年,“今晚看啥”,一个做电影内容个性化搜索,就被百度以200万-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两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创始人也被招至百度麾下,距离他们拿到徐小平的天使投资仅1年多时间。
        今年3月底,阿里将圈子收购友盟的消息在互联网圈内不胫而走。尽管双方在官方并没有承认,但阿里以7000多万美元收购友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2011年6月的A轮融资中,友盟估值为5000万美元。在如今移动互联网融资低潮中,被阿里收购还有溢价,在不少创业者眼里,友盟找到了不错的归宿。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目前友盟笼络了3万个APP开发者,有10多万个APP正在使用友盟的统计分析服务,在APP统计分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这正是阿里巴巴希望能够搭建的平台,将开发者拢聚在其中。
        就在友盟被收购的消息传出没两天,有知情人士本报记者透露,墨迹也有可能会被阿里收购。“阿里看好墨迹的庞大用户,可以为其作入口,这是阿里在移动领域的短板。”上述人士进一步对本报记者分析。
        不过,互联网巨头对中小团队的收购和投资,更多是出于资本层面和细分领域的布局。真正能够将投资的公司做大还得看小团队自己的努力。
“被互联网巨头投资的小团队太多了,好几百家,大家如果聚到一起会跟上课似的。”一位在去年获得百度投资的公司创始人告诉记者,能否在被投资的几百家公司里脱颖而出也是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各种投资和收购就像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下注。现在花千万,或者亿级的美元来投资或收购,如果不做这些事情,那么将来可能损失的是一个大市场。

 

寻找变局中的机会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应用下载市场。2011移动应用下载量增加298%,占全球总下载量的11%,排在第二位,仅此于美国的27%。我国运营商,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已建立超过50家移动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势头虽然迅猛,但这股浪潮却没有为应用开发者带来太多甜头。
        李开复曾经有观点指出,中国电脑用户现在是3亿人,每天使用3小时;中国手机用户现在是8亿人,每天使用16个小时,“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潜在机会是PC互联网的14倍。”对于这样一个观点,方毅则认为,这机会里其中有12倍都是属于大的互联网公司的,留给创业者的只有不到3倍的机会。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机会,方毅自己提出了一个“四段论”,他认为,2013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将跳出混战期进入延伸阶段。这一阶段大公司开始聚焦,小公司开始站队。传统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模式开始迁移到移动终端上。而广告模式、网盟模式经过 2012 年的乱撞,预测 2013 年会在行业洗牌之后,有一些公司开始获得正常的现金流。
        这也是业界普遍认同的,2013 年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创业能力的分水岭。如何在这个分水岭中寻找到新的机会?

Pad市场:开发者的蓝海?

        在UC优视公司产品总裁何小鹏看来,当需求和市场出现错位,中间的空白就是创业者的蓝海。
        “现在智能手机的应用市场实际上已经是红海,但Pad则还有机会!” 3月底,UC在北京正式发布公司Pad战略及iPad、WinPad、aPad三个不同系统平台版本的UC浏览器。何小鹏同时宣布:Pad将成为除智能手机之外UC的另一个重点投入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在2013年3月发布的数据,全球PC的出货量预期被连续调低,称PC出货量2013年将在2012年下降3.7%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3%。与之正好相反的是,不久之前,市场研究机构NPD也再次调高2013年Pad销量数据预测,称全球Pad销量将达到2.4亿台,一举超过笔记本电脑,而在中国和北美,这一超越早在今年就已完成。
        与此同时,随着7寸平板和5.5寸智能手机的流行,让Pad与手机之间的尺寸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未来移动互联网正在走向多屏合一。根据Adobe数据显示,在中国,到2012年底来自Pad的流量已经占到整体移动设备网络流量的31%,翻了一番。
        在何小鹏看来,Pad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疆界,随着PC对于家用娱乐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用户正越来越多地将智能手机作为第一入口,然后将部分移动上网行为在Pad上延续。作出这样的判断,UC也进行了一番市场调研和用户分析,“尽管都是移动设备,但Pad与智能手机的用户相比在用户习惯和商业价值方面都有不小差异,Pad用户更喜欢购物和看视频,有更高的ARPU值。”
        对此,凡客也有相同的体会,凡客助理总裁、移动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栾义来前不久在接受本报记者QQ采访时提到,尽管凡客在Pad端的用户占比比手机客户端要小,但转化率却略高于手机端,“尽管目前差别不是特别大,但Pad人群的单均是所有APP中最高的。”
        淘宝无线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来自iPad客户端用户的ARPU值,分别是iPhone用户的1.5倍和Android用户的2.2倍,显然,Pad用户比智能手机用户更具消费能力。
        尽管目前在应用商店也有很多开发者针对Pad推出“HD”版本的应用。但何小鹏认为这只是对于智能手机应用的简单复制。“国内没有一家公司是类似Flipboard是依靠Pad起家而大获成功的,Pad是另外一个维度的市场,必须将Pad作为一个独立的细分领域去研究和针对性的开发产品。”
对此,UC总结“速度优先、视觉和交互、跨网络能力、多屏互动”等四点是Pad开发的重点,而开发领域方面,视频、电商、游戏等都是不错的方向。
        尽管目前Pad 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当前仍然基数较低并且未来前景仍被质疑,但在何小鹏看来,让巨头犹豫的机会才是创业者的机会。“回想一下几年前 Android 智能机崛起的前夜,只有当需求和市场出现错位,中间的空白就是创业者的蓝海。”

游戏之外的机会

        从国外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到国内的捕鱼达人。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被作为成功游戏类A PP的代表,出现在各种场合之中。事实上,实现盈利的手机应用开发者中,大多也属于游戏类别。“与其他类别的应用相比,游戏类应用的商业模式较为清晰。”在孙郑鑫看来,游戏是最能让用户掏钱买单的应用,不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互联网端。
        由上海心动游戏开发的《神仙道》苹果iOS版,堪称2012年手机游戏界的一匹黑马。据其CEO黄一孟介绍,《神仙道》iOS版于2012年初上市,到年底,从苹果商店获得的月收入已经接近2000万元。这一收入已经可以与PC网游相媲美。除了心动游戏,2012年国内出了好几家月收入过千万的手机游戏公司。数字顽石2012年的业绩再次翻番,该公司创始人吴刚兴奋地给员工免费派发了价值数千万元的股份,并买了4辆宝马汽车奖励给公司高管。
        此前业界一直在盛传有3亿用户的腾讯微信,将可能推出游戏平台。如今,也有一些开发者正在尝试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试水运营HTML5游戏。
那么在游戏开发之外呢?移动互联网的草根创业者还有哪些机会?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APP行业的未来发展,仍有60%的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表示“有信心”。报告称,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绝大部分虽然面临较大困难,但对移动互联网市场未来前景整体抱着乐观的态度。
        “短期而言,手机游戏、电商、O 2O和广告都是有清晰商业模式的。而长期来说,基于SN S延伸发展出来的应用只要能把足够多的用户保留下来,在未来是非常有前景的。”艾媒咨询CEO张毅如是说。
        在方毅看来,在2013 年之后,开发人员将会大批成熟,体验也有很多样本和规范,拼的是产品模式和运营能力,因此大量擅长运营的人创业会成功。“有两类公司会在这一阶段受到欢迎,一个是为开发者提供组件的公司如推送、统计、测试,或者甚至自动生成产品的工具或者半成品。另一类是安全软件和管理工具。”
 
本文出自2013-04-29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16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黄海)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