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手机 > Android手机 > 技巧
触控屏防误触技术解析
  • 2014-3-12 14:44:5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周一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触控屏的广泛使用,的确大大方便了手机和平板等数码设备的操作。不过触控屏有时候会自作多情,比如把手机或者平板放进裤兜、背包里,或者有时只是握在了屏幕表面时,平板总会自以为是地动作起来,打开一堆程序,徒耗不少电量,这让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在触控屏灵敏度提升,窄边框设备日趋流行的今天,触控屏的误触控缺陷也越发的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防误触控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触控屏的广泛使用,的确大大方便了手机和平板等数码设备的操作。不过触控屏有时候会自作多情,比如把手机或者平板放进裤兜、背包里,或者有时只是握在了屏幕表面时,平板总会自以为是地动作起来,打开一堆程序,徒耗不少电量,这让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在触控屏灵敏度提升,窄边框设备日趋流行的今天,触控屏的误触控缺陷也越发的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防误触控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拓展应用,手机接近传感器发挥新功能
     说起来,每台智能手机都有防误触功能,例如我们在接打电话时,只要将手机靠近脸部,手机屏幕就会自动熄灭,并关闭触控功能。而在手机离开脸部时,触控屏再重新开启触控和显示功能,这一功能,自然有节能方面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避免接打电话时,面部触碰到触控屏,从而引发误操作。


    
图:手机上的接近传感器与工作原理

    实际上,实现这一功能并不复杂,依靠的是设置在手机上方的接近传感器,这一传感器的发射部分会发出脉冲光线,当近距离内无障碍物时,光线不会反射,因此,接受部分无信号,此时手机触屏正常工作。但当手机接近面部和其他物体时,发射器发出的光线会产生反射,这样接收部分就会接受到光信号,手机确定前方有物体接近,为避免影响通话,手机将关闭触控和显示。
    不过,大多数手机的防误触仅局限在通话状态,当你将手机揣进兜里时,灵敏的触控屏就可能因挤压和衣物磨擦而产生误触发。针对这种情况,小米等不少手机还增加了防误触发模式,其原理就是当手机屏幕因误触而亮起时,接近传感器会马上探测周围环境,如发现周围有物体存在,接近传感器会认为手机还在兜里,将重新关闭屏幕和触控,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误触发的概率。


图:小米等手机可依靠开启防误触模式,减少携带时的误触问题


    不过,这种防误触方式并不算完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开启防误模式时,手机会无法解锁,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使用者在解锁时,手恰好遮挡住接近传感器,同时手机贴膜的存在,也可能影响防误触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这种略显简单的防误触方式在实际使用中的感受并不好,不少使用者甚至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又关闭了这一功能。

 

形态检测,iPAD防误触方式更智能。
    早期的平板屏幕边框总是特别宽,这不仅是因为技术问题,更因为大屏幕难于单手握持,只能用手握着平板边缘,才能拿起平板,如果平板边框太窄,手指就容易碰到触控屏,从而引起误触控。但随着iPad Mini的出现,引入了更时尚,更轻便的窄边框设计,7.9英寸屏幕让单手握持成为可能。
   但对小手女生来说,7.9英寸屏单手握持还是略显困难,而一些操作,手握平板边缘也更加方便。此时的握持,手指碰触触控屏在所难免。不过,这一问题似乎没有对iPad Mini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发现,即便握持时,手指碰触触控屏,也不容易误触,更不影响你用另一只手操控平板。这主要是因为iPad Mini上,采用了全新的智能防误触机制。即当屏幕上出现触控点时,系统会对触控点进行分析,首先,是触控点的移动分析,对于那些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触控点,系统就认为是误触,不进行反应;其次,是进行顺序分析,即优先对那些新出现的触发点进行反应,而对那些较早前出现的触发点,则认为误触;第三,则是对触控点的位置进行分析,即优先响应屏幕中央位置的触控点,而对于边缘位置触控点的优先级降低。
   这三个分析规则,明显是针对手握平板边缘时的状态而定制的,毕竟在握持边缘时,必定是较长时间碰触平板边缘的固定点。而对这些触控点优先次序的降低甚至是屏蔽,就减少了握持引发的误触,这也提升了窄边框的实用性。但从现有情况来看,还只有iOS 6以上的苹果操作系统才支持这一防触控机制,而Android平台尚未有这样的功能,看来要从操作系统的底层进行改进,这种智能防触控机制才能普惠大众。




图:iPad Mini的窄边框难免出现握持误触,幸好其防误触功能表现出色

 

物理识别,内容绕排,即防误触又保视角
   当然,逻辑判断也存在误判断的可能,那么触控屏该如何精确判断触控点是操作行为还是使用者的握持造成的呢?答案其实也并不复杂,只需检测触控点的受力就可以了,毕竟,要握持住平板,手必然要施加较大力量,此时握持点受到的是较大而持久的力量。反之,点击操作时的力量较小,且维持时间短。正是基于这一想法,著名触控企业Synaptics公司在推出的Sensa的概念平板电脑,其背壳就被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安装有压力传感,并通过所搭载的ForcePad技术感应来自用户的握持压力,以此为根据来判断用户正在使用哪只手拿着平板电脑,以及具体的握持位置。无独有偶,苹果正在申请的一项防误触专利也使用了压力传感的物理检测方式,区别仅在于其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屏幕面的四个角上,这样,根据四个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不同值,就可计算出握持点位置。从而实现屏蔽该区域触控响应的目的。


图:苹果申请中的防触控专利示意图

    其实,仅仅屏蔽触控点还不足以解决握持产生的问题,要知道握持时还会遮挡住屏幕内容,这要在阅读时可是要命的,难道要不停更换握持位置,籍此才能完成完整的页面阅读?Sensa概念平板电脑说NO,因其开发的阅读器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所发回的握持位置信号,对屏幕显示出的文本进行重新排版,让显示的内容避开握持的位置,无惧遮挡,都能在屏幕上读出完整的文本文件,这样就可以将手遮挡屏幕的缺陷降至最低。


图:Sensa将根据握持位置的不同,调整排版,避开被遮挡部分的显示。

    当然,作为一种概念以及正在申请中的专利,这样的技术出现在产品上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像文件绕排,避免遮挡这样的技术要真正实用起来,不仅是触控技术厂家的事情,与操作系统、浏览器、各种应用是否支持这一技术也有密切关系,要建立整个生态,现在看来难度还不小。


总结:误触,日益凸显的新问题
    手机大屏化,通话平板异军突起,窄边框设计普及化,这些因素的存在,令平板,手机防误问题日益凸显。而消费者一方面需要操控时那滑爽,超高灵敏的屏幕,但高灵敏度触控屏,却又更容易出现误触。可以说或,以往移动设备的一系列进步,更凸显了防误触设计的重要性。坦率的说,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防误触设计已经在iPAD上出现,但表现不够完美,而安卓上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更令人觉得遗憾。在强烈的需求面前,防误触,还有新的方案和突破吗?值得期待。 
本文出自2014-03-10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09期 D.智能手机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