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18 16:28:1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熊乐
- 作者:
编者按: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在享受科技产品带来的便捷时,是否知道该产品诞生和发展的背景和故事呢。《时光机》这个栏目就是带领大家回到过去,一起探寻重要科技产品诞生、发展背后的秘密。
时光机
本故事时光回转60年
1952年 唐·斯图基偶然创造出微晶玻璃
1959年 微晶玻璃被制成康宁餐具
1962年 大猩猩玻璃的前身Chemcor玻璃被制造出来
1971年 Chemcor玻璃项目被冻结
2005年 康宁启动“Gorilla Glass”项目
2007年2月苹果向康宁订购防划玻璃
2007年5月大猩猩玻璃量产准备完成
2007年6月大猩猩玻璃大规模量产开始
一场意外引发的变革
康宁大猩猩玻璃诞生背后的故事
2007年,在第一代iPhone开卖之前的一个多月,乔布斯把众手下都叫到了办公室,他举起iPhone,并愤怒地说:“我们产品的屏幕是不允许这样轻易被划伤的,我要换防划玻璃屏幕,我要在6周之内让它变得完美。”正是因为乔布斯的挑剔,使得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名声大噪。可是谁知道大猩猩玻璃产生背后那曲折的故事呢? 
这本是一场意外
提起发明创造,大家可能马上就会联想到科研人员反复进行试验的场景。实际上不少新产品的诞生,却是来自于一个意外,例如潘伯顿医生误把苏打水加入一种糖浆之中,就造出了可口可乐,而大猩猩玻璃的原型——微晶玻璃的诞生也是源自一场意外。1952年的一天,康宁玻璃厂的化学家唐纳德·斯图基正在进行新型玻璃的研究实验。他原本准备将一块光敏玻璃的样本放到火炉中加热到600℃。但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控制员的错误操作,将火炉的温度提高到了900℃。当时唐·斯图基以为自己把实验弄砸了,在如此高温之下不仅玻璃会融化,甚至是进行加热的火炉也可能因此而损坏。万幸的是,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那块玻璃没有融化,而是变成了一块白色的薄板。当他试图拿出这块薄板的时候,由于钳子未能夹紧的缘故,导致这块玻璃样本滑落在地,但却没有摔碎,而是弹了起来。
这个意外导致了第一块有机微晶玻璃的出现,最初斯图基将这种材料命名为Fotoceram,后来正式命名为Pyroceram(微晶玻璃)。其强度远高于普通的钠钙玻璃,甚至强于高碳钢,但是重量还比铝轻,能够承受瞬间450℃的温度变化而不碎裂。凭借这一发明,唐纳德·斯图基发了大财,微晶玻璃也被广泛应用于弹道导弹、火箭、航天飞机以及实验室中。
玻璃本质上是极细粉末的混合物,如石灰岩、沙子和硼酸钠等,但现代工业制造出来的玻璃却是极其复杂的
延伸阅读:唐纳德·斯图基简介
唐纳德·斯图基于1915年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1936年,在柯伊学院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之后于1938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拉法耶特学院获得化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唐·斯图基的主要成就都是在康宁公司获得的,他有一系列的发明,例如1948年,创造出了光敏玻璃,这种玻璃当时被应用在电脑、通讯等行业;1953年,他又创造出了微晶玻璃,并在1957年制成康宁锅;随后他制成了光致变色玻璃。不过这些发明中让他获得丰厚回报的只有微晶玻璃。 
因价格昂贵惨遭冷藏
虽然大猩猩玻璃已经家喻户晓了,可是其前身Chemcor玻璃却因种种因素被冷藏了34年。微晶玻璃被偶然地创造出来之后,康宁公司启动了一个名为Project Muscle的大规模开发项目,继续探索增强玻璃强度的方式。这项研究很快便取得进展,创造出了被命名为Chemcor的玻璃,这就是大猩猩玻璃的前身。其原理是通过在玻璃的成分中加入铝,然后将玻璃置于400℃的钾盐热槽中,这时更小的钠离子会离开玻璃,而盐槽中更大的钾离子会替代这些空缺。这些钾离子占据更大的空间,当玻璃冷却下来的时候,钾离子便挤压在一起,从而在玻璃表面生产一层压应力层。而通过玻璃的特殊结构,使钾离子可渗入到玻璃深层,因此,玻璃表面形成的高压应力层较厚,从而对日常损伤的抵抗性能更优。经过大量实验,这种Chemcor玻璃的各项性能都比传统玻璃要好上不少。
1962年,Chemcor玻璃正式推向市场,其虽然能吸引到很多厂商的关注,但是高昂的价格以及玻璃碎裂时可能产生的爆炸性后果使得Chemcor玻璃的无人问津。康宁公司也试图向福特等汽车厂商推销Chemcor玻璃,这看上去是挡风玻璃的不错选择。但在胶合玻璃表现良好的情况下,福特等汽车企业普遍觉得这种新型强化玻璃并不值得他们多花钱。在缺乏销路的情况下,康宁公司于1971年正式关闭了Project Muscle项目,从未大规模量产的Chemcor玻璃也被打入冷宫,作为一种技术储备,等待着合适的应用时机。
大猩猩玻璃正在进行压力测试 
借助iPhone咸鱼翻身
可是谁知道,这个转机直到34年之后的2005年才出现。那时的康宁公司日子并不好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也波及到了以光纤为主要产品的康宁公司,其股价从10美元跌到2002年最低时的1.5美元。2005年时,摩托罗拉发布了Razr V3手机,一大特点是用玻璃显示屏取代了传统的高强度塑料。受摩托罗拉Razr V3手机的影响,康宁组织了一个不大的团队,负责研究能否将Chemcor技术重新启用,这个项目被命名为“Gorilla Glass”,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猩猩玻璃了,其一大难点便在于能否将4mm厚的Chemcor玻璃变得更薄。
当2007年2月乔布斯要求康宁提供产品的时候,大猩猩玻璃的研究还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尽管1.3mm厚的玻璃是否能被生产出来,用什么工艺,这种为汽车挡风玻璃打造的材料应用到手机上效果会怎样,没人知道答案。不过康宁公司首席执行官魏文德却答应了乔布斯的要求。一般来说一款新产品从发明到量产需要数年的时间,但是苹果给的时间却不多,只有短短几周。于是两名成分构成科学家亚当·埃里森和马特·德吉内卡接到了一项任务,负责找出并改造公司已经使用的一种工艺,以便能在苹果最后限定日期前制造出大猩猩玻璃。
事实上,亚当·埃里森和马特·德吉内卡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熔融下拉”工艺,就是将熔化后的玻璃从一个容器倒入耐火槽,并通过耐火槽的两侧向外溢出,然后在耐火槽的下方汇聚,并按照设定一定的速度进行“下拉”,从而形成连续不断的玻璃薄片。找到合适的工艺之后,亚当·埃里森和马特·德吉内卡又发现要实现1.3mm的厚度以及更好的视觉特性,必须对Chemcor玻璃的成分进行改变,包括改变几种氧化物的含量以及加入一种新的秘密成分等,从而提高玻璃的粘性、抗压应力和离子交换速度。这个研究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大猩猩玻璃的量产工作5月份正式启动,6月就生产出足以覆盖7个足球场的产品。
大猩猩玻璃受压测试
尽管大猩猩玻璃的研发工作进行得还算比较顺利,但还是没能赶上首批iPhone的生产。而在iPhone开卖前一个多月,本文引言中的那个故事发生了。于是换屏工作便大规模展开。新的屏幕在当天午夜就到达了工厂,富士康的领班紧急集合了8000名工人,每名工人都发了一杯茶和一些点心,之后8000人在半小时之内全部上岗就位,12小时一轮班开始为iPhone换玻璃屏幕,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96个小时,而每24个小时的 iPhone产量为10000台。
iPhone发布之后,其采用的大猩猩玻璃深受用户的好评。而在短短5年时间以内,大猩猩玻璃被应用到了智能电视、手机、笔记本等750多种产品上,成为我们IT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