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本电脑 > 主流笔记本 > 技巧
辅助散热新玩法 体验笔记本光驱位散热风扇
  • 2013-7-28 17:57:5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薛昱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天气热了,大家都开始关注笔记本的散热,各种辅助散热方式也竞相出炉,如散热冰垫、散热底座以及抽风散热器等,但是这些散热器都是外置的,随身携带会显得不方便。而最近市面上出现的笔记本内置散热器(下面称为光驱位散热器)则一改上述不足,采用了光驱形状设计,可以直接安装在光驱位进行辅助散热。

    天气热了,大家都开始关注笔记本的散热,各种辅助散热方式也竞相出炉,如散热冰垫、散热底座以及抽风散热器等,但是这些散热器都是外置的,随身携带会显得不方便。而最近市面上出现的笔记本内置散热器(下面称为光驱位散热器)则一改上述不足,采用了光驱形状设计,可以直接安装在光驱位进行辅助散热。那么这种内置散热器安装和使用方便吗?散热效果究竟如何呢?


无改造风险 但对光驱位厚度有要求

    什么是光驱位散热器呢?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一个内置有两个超薄涡轮风扇的“光驱”,当然里面没有传统光驱的光头和托盘传统等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没有任何部件的风道。

    在光驱位安装内置散热器,这个想法估计很多玩家很早就有了,当然笔者也不例外。在改造过程中最难的地方不是安装涡轮风扇,而是风扇的供电问题,如果大家经常逛一些论坛,一些省成本的做法是直接从USB接口的第一个和第四个针脚取5V的直流电,但是这会影响笔记本的保修。

    而光驱位散热器仍然保留了笔记本的SATA接口,并以此作为风扇的供电来源,因此使用这个散热器不需要任何的改造和设置,只需要卸掉现有的光驱,将光驱位散热器插入其中即可。只是由于考虑到涡轮风扇的厚度和进风通道的需要,光驱位散热器通常不能做得太薄,这也导致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厚度均在13mm左右,因此现阶段只能在使用12.5mm规格光驱的传统的笔记本上使用。目前淘宝上有多款此类产品在销售,价格从99元到100多元不等,产品设计大同小异,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笔者购买的是价值99元的GLP品牌,带有2个涡轮风扇,采用的是向外吹风设计,具备双档风量调节功能。

光驱位散热器(上方)采用了和光驱完全相同的SATA接口设计,兼容性强

光驱位散热器安装后的效果,完全隐藏在机身内部比较美观

 

实测:不同机型散热效果差异明显

测试平台1:

CPU:Core i7 4700MQ

内存:8GB

独立显卡:GT 750M 2GB GDDR5

屏幕尺寸:15.6英寸(1366×768)

处理器出风孔位置:左侧边缘

光驱位置:右侧边缘

平台1:光驱和CPU散热器相对位置设计

测试平台2:

CPU:Core i7 4700MQ

内存:8GB

独立显卡:GTX 765M 2GB GDDR5

屏幕规格:15.6英寸全高清

处理器出风孔位置:后边缘靠近机身左侧

光驱位置:左侧边缘

平台2:光驱和CPU散热器相临位置设计

 

    对于光驱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体验,我们引入了两台高性能笔记本进行测试,之所以选择这两款产品,因为它们均配置了高性能的处理器和显卡,满负载情况下的发热量大,直观表现出光驱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与此同时,这两款机型的散热风扇和光驱的相对设计位置也不同(如配置表)。平台1的处理器散热孔和光驱相隔较远,而平台2则挨得较近,这对于研究二者位置差异对光驱位散热器散热效果影响有很大的帮助。在测试方法上,我们仍然借助AIDA64和Furmark对处理器和显卡加载满负载,30分钟后记录内部和外部温度,光驱位散热器使用最高档风量设置。


1.光驱位散热器对散热有帮助

    分析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光驱位散热器对改善笔记本的散热效果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如平台1,无论是内部温度还是外部温度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内部温度最高降了7℃,而外部温度最高的也降了5.1℃。平台2的降温幅度要小些,内部温度最高降低了2℃,外部除了F9按键上方区域降温了9.6℃外(CPU散热器上方),同时其他区域的降温幅度都不是很大。虽然这两个平台的散热效果存在差异,但是综合全部测试成绩,显卡最高降温7℃、机身最高降温9.6℃,这对于一款散热器来说还是算合格的。


2.不同机型散热效果差异明显

    不过具体到不同的机型上,二者表现出来的散热效果差异非常明显,如平台1的整体散热效果要明显优于平台2。出现这样的情况,还得从笔记本的内部结构和底部设计说起。

    平台1的光驱和散热器出风孔分别设计在机身两侧,底壳中部还带有密集的进风孔,拆开底壳小盖板后可以看到机身骨架下方均采用了镂空的设计,光驱位接口附近也不例外,这使得光驱位和整个机身内部形成了一个贯通的气流空间。当加装光驱位散热器后,可以增大底壳散热孔冷风的进气量,而笔记本自带散热风扇和光驱位散热器距离较远,不会互相干扰散热气流,因此内部的热量可以高效导出,从而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对于平台2而言,影响散热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内部结构设计,因为平台2光驱位SATA接口附近都是封闭的,只有极少的通道和其他其他部位相通,因此在使用时可以感觉到平台2吹出的风量明显要小于平台1,而且笔记本自带散热风扇和光驱位散热器过紧的距离,一定程度上也会会干扰散热气流,两个意思相加对整体散热效果产生了影响。


使用光驱位散热前后机身内部和外部温度统计表

内部温度(℃)

外部温度(℃)

温度测试位置

处理器

显卡

硬盘

左掌托

右掌托

A键

H键

回车键

F9键上方

平台1

安装散热器前

70

75

40

40.1

32

35.4

37

30.6

33.3

平台1

安装散热器后

65

68

39

38.5

30

31.7

31.9

26.5

30.5

平台2

安装散热器前

97

80

42

27.7

26.8

31.2

28.8

30.8

46.8

平台2

安装散热器后

96

78

40

27.2

26.8

31.1

27.3

27.4

37.2

说明:机身内部温度使用AIDA64监测的温度值,外部温度使用红外温度枪实测,上述测试结果均为处理器和显卡加载满负荷30分钟后的温度值。


运行噪音较大 细节设计有待提升

    通过上面的测试,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了光驱位散热器的实际使用表现,事实上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感受。第一点,和所有风冷散热器一样,光驱位散热器临近机身边缘的一侧都是出风孔,全速运行时噪音还是比较大,在晚上使用会显得比较明显。

    第二点在细节做工上这款散热器也存在一些不足。当散热器插入光驱位后,散热器相对于笔记本没有任何凸出的地方,此时拆解就需要借助散热器自带的隐藏式抽取把手了,但是这个把手设计得非常粗糙, 因此很难成功,建议大家对此进行改造,如在底部粘贴上透明胶带,并凸出机身一定的长度作为把手,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将其插入散热器底部隐藏,比原有设计更实用。


编后:把兴趣变成商业价值

    目前针对光驱位的扩展应用非常多,如加装减重支架、安装第二块电池、通过光驱位硬盘托架加装固态硬盘,但是在光驱位加装散热器的做法还是比较少见。其实以前在和很多笔记本玩家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就提到,可以不可在光驱位加装涡轮风扇实现辅助散热,但是这个想法一直都没有人去实现。而本次测试的这款光驱位散热器则是一位笔记本玩家的量产作品,虽然想法毫不新颖,散热效果也要针对具体机型而言,但是能将爱好变成商业机会,这却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本文出自2013-07-29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29期 C.笔记本电脑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