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创业财富 > 新闻
家电租赁平台,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 2016/8/19 17:00:3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我知道,房子是租来的,车是租来的,家电是租来的,可我过得日子不是租来的。”近年来,随着“乐租族”的逐渐庞大,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上班族开始追捧租赁家电的生活方式。小到微波炉,扫地机,大到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生活中常用的家电,用户都可在第三方家电租赁平台租到。对于年轻人,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对于家电租赁平台来说,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特约作者 钟清远 

作者简介:曾经的媒体人,科技媒体记者,科技专栏作者。如今投身互联网企业。《电脑报》特约记者。


          “我知道,房子是租来的,车是租来的,家电是租来的,可我过得日子不是租来的。”近年来,随着“乐租族”的逐渐庞大,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上班族开始追捧租赁家电的生活方式。小到微波炉,扫地机,大到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生活中常用的家电,用户都可在第三方家电租赁平台租到。对于年轻人,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对于家电租赁平台来说,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月租低至30元,家电租赁悄然兴起

 

年轻人消费习惯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使得家电租赁平台兴起,而除了租赁,这些平台也开始做起了售卖的生意

 

        在这个女友都能租来的年代,租个家电又有何不可呢?

        北京五环外的来广营,有不少简易公寓出租,里面住了很多刚来北京上班的年轻人。说是公寓,但是其实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和一把凳子,就再无其他了。小王就住在这里。

       小王今年从武汉一所高校毕业,一心要来北京闯一闯,最终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行政的工作。不到1500元的租金,相对北京的房租来说,已经不算贵了,但是也花去了小王将近一半的工资。

        电视可以不要,但是小王希望公寓能有个空调。因为北京的夏天是在很热,房间里没有空调,热的让他难以入睡。找房东被拒绝了,房东给他的理由是:装空调就不是这个价了,再说其他所有房间也都没有空调,要装自己想办法。

        小王到商场走了一圈后,发现一台1.5匹的空调价格动辄在两三千元以上,收入有限的他还是放弃了购买新空调的打算。小王想到了租,结果还真在网上找到了家电租赁的平台。

        小王最终在一家叫壹租的网站租到一台空调。租期1年,总共的费用是881.37元,而小王只要先预交1399元押金,相当于产品价格的70%左右。租金最后在租期结束后从押金中直接抵扣。由于网站还在推广期,优惠力度不小,事实上小王只需要花费600元不到就租到了空调,平均一天不到2元。

       和小王一样选择租赁家电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近期,一家媒体对家电租赁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的1.2余万投票中,有近50%的网友认可家电租赁这种服务,35%的网友正在享受这项服务,空调、净水器、空气净化器这类电器尤其受到青睐。

        在一二线大城市,有一批数目庞大但消费能力较低的人群,他们租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事业处在创业初级阶段的奋斗青年,还有外出打拼的打工一族。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家电租赁已然成为了理想的选择方向。

          “因为虽然空调、冰箱等虽是必备家用电器,但面对动辄上千元的价格,还是让这些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无法负担。”壹园租家电租赁平台的负责人王亚告诉记者。


平台的生意经:租赁是吸引用户的入口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90后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物品的所有权已经不再执迷。他们的消费观念是:要享用而不一定要拥有。这帮年轻人推动了如今的家电租赁市场,同时他们也被家电租赁的玩家们盯上了。

        在美国,租赁起源于二战后。当时,美国经济萧条,产品滞销。为了扩大企业销售能力,有些企业开始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其产品,进而引入了租赁模式。如今在美国无处不见租赁的踪影。

        和美国一样,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家电租赁平台,在租赁的背后有着一样的野心。在他们看来,租赁只是吸引用户的入口,只要有了足够多的年轻用户,在他们身上可以做的事情又很多。像美国一样作为家电销售的一种新方式或者新渠道,就是其一。据记者了解,淘宝、京东、苏宁等网购电商都已经相继开通租赁家电渠道。

 

作为电商的京东似乎也看上了租赁这门生意,并且在近日开始试水相机等电器的租赁

  

       事实上,除了壹园租、擦一擦第三方租赁平台以及淘宝、京东电商的租赁渠道之外,家电制造商也加入了家电租赁的战场。在整个家电行业需求不足以及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厂商为了抢食市场仅剩的“蛋糕”,像三星、美的、创维、海尔这些大的家电品牌目前都已经采取家电租赁的销售模式。比如,海尔最近就宣布将和上门洗衣O2O公司“多洗”推出“青年洗衣计划”,尝试洗衣机租赁业务。

        对于家电租赁第三方平台来说,他们还设想着除了租赁和销售的业务之外,平台未来还将有广告的价值。王亚表示,壹园租在整合多家家电厂商资源后,首先解决了用户家电使用问题,让用户可以优惠便捷的使用家电;其次直接解决了电器厂家库存的问题;最后,每一个产品使用者就是一个产品的传播平台,这就使得广告营销传播形势变得多样化更有助于信息的传播。

        以家电租赁为入口,背后包括的销售、维修等整个家电产业链,其巨大的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轻松家电的创始人李伟就决定在2016年试水家电租赁业务,专门面向城市内年轻租房群体。由于搬家次数较为频繁,会带来年轻人更喜欢租用而非购买电器的需求。轻松家电是一家以互联网上门维修业务起家的O2O公司。而在李伟看来里,家电租赁业务是吸引年轻人用户的一个入口,毕竟这群人将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

 

机遇背后的隐忧:质量、售后、以及如何监管

 

随着租赁生活方式的兴起,从家电租赁起家的“擦一擦”已经变成一站式家居租赁平台

 

        对于这个新出现的事物,市场并不是一片赞同之声。

        出租的家电质量如何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如何维护售后权益?成为家电租赁受到质疑的重要方面。对此,壹园租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是人为损坏,要求客户按照配件价格赔偿即可。“如果是非人为损坏,我们是有后期厂家维修,配件费由厂家来负担,客户需要出人工上门维修的费用。”

       租赁平台的解决办法似乎并没有完全打消人们的顾虑,反而引发了又有新的问题:如何界定人为和非人为?谁来界定和监管?“倘若真要出现了问题,恐怕并不能像最初说的那么好了,通常这个时候租客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家电租赁只是听上去不错的一个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并没有产生实际租赁的兴趣。

          “现在各个家电卖场都在大搞促销活动,买新的其实挺便宜,多花不了几个钱。要买就买新的,买不起就不用。” 在这些反对者看来,租家电用总感觉是在使用别人的东西,时时刻刻都要担心它的安全问题,没有归属感。

       其实,在国外一些国家,现代家电租赁行业已经有很高的渗透率。据报道,在全球租赁渗透率超过25%的国家有四个:美国、澳大利亚、瑞典、韩国。比如,在德国最流行租用厨房用具,电炉、烤箱、冰箱、洗碗机、抽油烟机、微波炉等厨房用具都可以租。在德国一般家用电器保质期为两年,但租赁可以获得5年保质期。5年内,产品维修需要支付的工本费和人工费,都由经销商来买单,而且租费还很便宜。

         参考国外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家电租赁销售模式有着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市场需求,但目前也存在着产品差异的三六九等与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也造成了目前国内家电租赁有市场却难推广的现实,家电租赁似乎更像看上去很美的生意。

 

投资人说:

别拿“家电行业的Uber”来忽悠

        家电租赁平台,也许有一天会成为一门好生意,但是请不要说自己要做家电行业的Uber。

        点开目前大部分家电租赁平台的网站介绍,都能发现“共享”这个关键词。比如,“壹园租”平台的简介是这样写的:壹园租是在资源互换、共享经济理念下成立的B2B、B2C一手家电租赁平台,平台集广告商、家电厂商、消费者于一体,所有商品都是新品。

        能够理解,打上“共享经济”的标签,或者说自己是“家电行业的Uber”,能够吸引更多眼球,让一个新平台获得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的标签或者说定位,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更有可能将自己误导。

        家电租赁平台和出行平台的相似之处在于,消费者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体验到高品质的使用权或服务。但是,不能因为一些相似之处就把家电租赁平台贴上共享经济的标签。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家电租赁的共享成分实在乏术可陈。

        家电产品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家电租赁不可能具备出行平台那样的共享特性。比如说,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汽车,出行需求一旦产生,闲置车辆很容易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利用、分配。与此相比,几乎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家电产品,而且在社会上很少会有闲置的家电产品适合拿出去共享。

        家电租赁的定位更像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所说,由于最近两年家电行业原有渠道销售情况不太乐观,所以家电租赁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个别厂家变相的一种出货方式。

        因此,家电租赁平台的目标不是要做家电行业的Uber,而应该是家电行业的神州租车。通过租赁服务的本身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获得平台的价值。而在这个基础之上,租赁平台进一步挖掘作为家电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和新方式。

        正如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所说,家电租赁能否被人们认可,还需要看这些服务性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以“服务”为本。

 
本文出自2016-08-15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3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