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刮起“智慧城市”建设风
- 2013-11-10 14:26:4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程朋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你所在的城市“智慧”了吗?这句话或许是以后朋友相见时问候语。前不久,住建部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多达103个,比原计划试点名额增加一倍,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目前住建部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总数达193个。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中国遍地开花……
智慧城市建设风行
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有什么实际意义?建设智慧城市可促进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大家知道,城镇化的进程往往会带来一系列城市病,比如: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依赖土地财政、资源开发等,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能力,随着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枯竭、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被看成突破当前城市发展瓶颈的一种新理念和模式,成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早已启动;而相比“北上广”,一些地区级大中城市,则主要着力于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城镇,都将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转型,包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等,从而提高GDP增长质量。如武汉市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其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817亿元,其中利用社会资金530亿元,未来8年这一战略有望带动产业增加值112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也曾表示,将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8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
而据业内人士对智慧城市发展的预估,从最为火爆的计算机软件、安防、交通等领域的投资情况来看,未来十年,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达到两万亿元不是天方夜谭。或许这还只是站在现在去预测未来,而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智慧城市建设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另外,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后,传统工业化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信息化成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作为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作为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背后的“冷”思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兴起,盲目跟风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及信息资源难共享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从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来看,由于智慧城市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看法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就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
智慧城市生态环境
要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决策者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方向与关键环节的决策,同时通过设计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克服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降低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失败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缺技术,而是缺乏集成创新,特别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我国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对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不断规范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行为,政府在制定规划、资源配置、核心开发建设方面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承担所有的职责,政府在制定好规划后,还是应该把具体的建设、运营交给相应的市场主体来完成,包括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运营商等。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一定非得有非常统一的标准,但可以有一套引导性的指标体系。
好消息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已经出面,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早在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开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申报。而在今年7月份,为了统筹各部委的资源、集合力量及引导和规范地方政府健康有序地建设智慧城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也为地方建设智慧城市注入一支强心剂。
国家从政策上的统筹规划,有望改变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同的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重心、步伐、模式一定会有所不同。开始阶段,政府、运营商、企业等一哄而上,局面感觉比较混乱,不过逐步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在产业链中各司其职,各自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小结:可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大量应用它将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更好地服务民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层面,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政府如何转变城市管理思路也是重要方面。
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有什么实际意义?建设智慧城市可促进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大家知道,城镇化的进程往往会带来一系列城市病,比如: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依赖土地财政、资源开发等,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能力,随着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枯竭、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被看成突破当前城市发展瓶颈的一种新理念和模式,成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早已启动;而相比“北上广”,一些地区级大中城市,则主要着力于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城镇,都将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转型,包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等,从而提高GDP增长质量。如武汉市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其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817亿元,其中利用社会资金530亿元,未来8年这一战略有望带动产业增加值112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也曾表示,将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8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
而据业内人士对智慧城市发展的预估,从最为火爆的计算机软件、安防、交通等领域的投资情况来看,未来十年,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达到两万亿元不是天方夜谭。或许这还只是站在现在去预测未来,而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智慧城市建设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另外,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后,传统工业化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信息化成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作为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作为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背后的“冷”思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兴起,盲目跟风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及信息资源难共享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从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来看,由于智慧城市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看法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就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
智慧城市生态环境
要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决策者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方向与关键环节的决策,同时通过设计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克服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降低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失败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缺技术,而是缺乏集成创新,特别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我国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对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不断规范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行为,政府在制定规划、资源配置、核心开发建设方面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承担所有的职责,政府在制定好规划后,还是应该把具体的建设、运营交给相应的市场主体来完成,包括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运营商等。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一定非得有非常统一的标准,但可以有一套引导性的指标体系。
好消息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已经出面,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早在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开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申报。而在今年7月份,为了统筹各部委的资源、集合力量及引导和规范地方政府健康有序地建设智慧城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也为地方建设智慧城市注入一支强心剂。
国家从政策上的统筹规划,有望改变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同的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重心、步伐、模式一定会有所不同。开始阶段,政府、运营商、企业等一哄而上,局面感觉比较混乱,不过逐步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在产业链中各司其职,各自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小结:可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大量应用它将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更好地服务民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层面,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政府如何转变城市管理思路也是重要方面。
本文出自2013-11-11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