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中日互联网的师徒较量
  • 2012-9-29 16:34:2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胡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9月19日晚,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宣布,以76亿美元收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50%,解决了困扰阿里巴巴七年之久的控制权问题。




没有孙正义,马云做不大阿里巴巴;没有马云,孙正义赚不到那么多钱


    9月19日晚,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宣布,以76亿美元收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50%,解决了困扰阿里巴巴七年之久的控制权问题。


    除了马云及其管理团队,这一交易的另一赢家非软银集团莫属——累计向阿里巴巴投资约8000万美元的日本公司按照最新的估值已获得超过150倍的回报。


    软银的孙正义是阿里巴巴早期的主要投资者,没有他在2000年和2004年的两轮投资,阿里巴巴很难有今天的辉煌。


    阿里巴巴如今已超越日本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还通过与软银联合打造的“阿里巴巴日本站”成为了日本市场上最大的B2B网站。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与日本的关系是中日互联网关系的缩影: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在历史上,中国曾长期是日本模仿和朝拜的对象,而近代以来,日本凭借明治维新崛起,在国力上超越中国,并在甲午海战中令中国惨败。


    在互联网历史上,中国与日本地位则恰好相反:


    日本互联网起步很早,在繁荣程度上一度仅次于美国,NTT DoCoMo的i-Mode更是引领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


    中国互联网企业则在获得了包括日资在内的外资和借鉴日本等国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后快速崛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之际,正形成对日本的超越。


    可以说,日本和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是一场师徒较量,在这场较量中,中国这个曾经的“学生”正显示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门户篇


中日互联网:群雄分立和一家独大


    在Alexa的国家和地区网站排名中,中国大陆地区排名前四的全都是中国网站,前10位中的境外网站只有Google一家,前20位中的境外网站也只是多了一个微软Bing。


 

    而在日本地区排名前列的网站中,国外网站则占据了多数:前10名中有7个来自美国的网站,10-20位中除了Twitter、MSN和Windows Live,还有来自中国的百度。


    不过,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Alexa排名榜首都被Google占据不同,日本的榜首位置属于日本本土的雅虎日本——尽管它的名字听起来像是雅虎在日本的子公司,但实际上,它是由软银和美国雅虎共同创立的网站,软银始终是它的第一大股东,孙正义则一直担任雅虎日本的董事长职位。


    如果说存在着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多家巨头和众多创业公司的中国互联网如同是齐、楚、晋等列强争霸、中小诸侯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那么日本互联网则更像是秦国一家独大的战国后期。


    在日本互联网领域,雅虎日本是唯一的超级巨头:


    从市值上来看,它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复苏期曾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如今约215亿美元的市值也超过了美国的雅虎公司(约188亿美元),同时也远超日本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乐天株式会社(约130亿日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雅虎日本在门户领域始终占据着日本市场的头把交椅,在搜索领域力压Google(尽管目前其搜索技术来源于Google),在C2C领域力挫eBay,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自SP时代以来一直是日本最主要的移动门户和内容提供商之一,在问答服务和邮件服务领域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今年4月,《日本时报》的一篇文章分析了雅虎日本的成功。文章引用comScore的数据对比了雅虎日本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Google日本:


    前者今年2月的页面浏览量为184亿,独立访问用户为6600万;后者在计算Google旗下的Youtube和Gmail等服务后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34亿和6270万。


    comScore日本销售总监前川洋介(Yosuke Maekawa)认为,雅虎日本能统治日本市场源于其在单一的门户下覆盖了十分全面的内容,这是其他网站所无法企及的:“强大的内容能为广告主的广告带来协同作用,提升其效果,这就是雅虎日本强于其对手的地方。”


日本互联网的“”比尔•盖茨”


    说到雅虎日本,不得不提的是它的创始人与董事长——被称为“日本的比尔•盖茨”孙正义。这位比盖茨小两岁的韩裔日本人从小就对商业充满兴趣;孙正义在读高中时移居美国,随后进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校期间,他主修经济学,不过由于坚信计算机将带来商业革命,孙正义也始终坚持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钻研。据称当时他每天都会去思考创业的点子,并也曾发明了一个翻译设备,随后将专利以100万美元卖给了夏普。


    1981年,孙正义回到日本,在东京创立了一个名为“软件银行”的公司,正式开启了他在IT领域的创业之路。


    1995年初,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美国成立雅虎,为网民提供网站索引。到了当年11月,公司还不足10人,而孙正义就敏锐地看到了这一业务的前景,并向雅虎投资200万美元。


    在投资雅虎的同时,孙正义也将雅虎的模式引入了日本。1996年1月,软银和雅虎合资成立了雅虎日本,其中软银占股60%。4月1日,雅虎日本正式上线,成为日本第一家门户网站。


    雅虎与雅虎日本的成功让孙正义坚定了投资互联网企业的决心。上世纪90年代末,软银不断地投资互联网企业,至2000年初,接受软银投资的互联网企业超过450家,大多位于美国和日本。随着互联网企业估值的爆发式增长,软银帝国奇迹般地崛起,成为了那一波浪潮中最大的受益者,市值一度超过1800亿美元;孙正义本人的身价也超过700亿美元,直逼当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互联网公司的市值一落千丈,不少公司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因投资互联网崛起的软银帝国也迅速坍塌,孙正义更是在不到两年内损失了近98%的资产。不过遭受巨大挫折的他并没有像很多日本企业家一样选择自杀,而是决心东山再起。除了稳固雅虎日本和进军通信业,孙正义将新的目标锁定在了中国互联网领域。


软银的强势入华


    关于孙正义和马云第一次见面的情形,业界有很多传闻:


 

    一说马云是在一次为孙正义安排的秘密会议上从王志东、丁磊、马云等当时已声名显赫的互联网精英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孙正义的青睐;


    也有说法是孙正义约马云去见面,并问他需要多少钱,而此前不久刚获得高盛500万投资的马云却表示阿里不缺钱。不过有一点在各个版本中都有提及:马云只花了6分钟时间就“搞定”了孙正义,让这位当时的亚洲首富相信他是值得投资的对象。


    这笔投资在2000年初敲定,孙正义为马云带来了2000万美元。在互联网概念被热炒时,这笔投资似乎并不起眼;不过当互联网冬天来临、融资变得格外困难之时,有了这笔钱的阿里巴巴却得以不必为钱而发愁,专心发展自己的业务。


    2003年,阿里巴巴投资一亿创建淘宝网,进军C2C领域,而他们的对手是拥有先发优势、在当年被美国电商巨头eBay全资收购的易趣网。为同易趣竞争,马云的团队决定进行新一轮融资;而正处于低谷期的孙正义被阿里巴巴出色的业绩所吸引,也有意增加投资。双方在东京一拍即合,2004年初,阿里宣布获得8200万美元融资,其中有6000万美元来自软银。

   

    事实上,孙正义此前已和阿里巴巴所的对手有过正面交锋。1999年,雅虎日本推出C2C平台“雅虎拍卖”,并迅速风靡日本;一年后,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的eBay进军日本,却由于对本地市场不够了解而遭遇惨败,被迫于2002年关闭日本站。孙正义是否向马云传授过经验不得而知,不过毫无疑问,雅虎拍卖在日本的成功给尚处于弱势地位的淘宝网带来了信心。


    在完成融资的当年,淘宝便超越了易趣,成为国内第一大C2C网站,也就此奠定了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


    而阿里巴巴并不是孙正义在中国投资的唯一一家公司。这位自称祖先来自中国的日本人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里先后投资了新浪、网易、盛大、当当、携程、PPTV、博客中国等数十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让软银的资本遍布中国互联网。尽管败笔颇多,但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一两个成功的案例就足以弥补在其他公司身上的损失。


    2008年4月,软银以3.84 亿美元入股人人网,占股34.4%;三年后,人人网成功登录纽交所,市值一度高达77亿美元,软银的账面回报超过6倍;尽管此后人人网股价疲软,如今市值近剩约15亿美元,孙正义当年的投资仍能带来不低于30%的回报。


百度杀入日本

李彦宏一度对百度进入日本寄予厚望


    在软银的资本“入侵”中国互联网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开拓日本市场,其中百度更是直指雅虎日本的核心业务之一——搜索。2006年,百度宣布启动日本项目,这是百度首次进军国外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测试,百度日本网站Baidu.jp于2008年1月正式上线,并在不到两个月后就成为日本第四大搜索引擎,在图片和视频搜索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2008年8月,百度突然宣布一笔震惊日本互联网业界的任命——掌管雅虎日本搜索业务的副总裁井上俊一加入百度日本并担任总裁。井上俊一2004年加入雅虎日本,负责所有搜索产品,为其在搜索市场上力挫Google日本立下汗马功劳,更一度被视为孙正义在这家公司的接班人。他的跳槽被认为将影响整个日本搜索市场,百度日本也一度被业界看好。


    然而正如美国和日本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一样,百度在日本市场同样陷入泥潭。强大的对手、日本员工与中国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及两国在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百度日本的市场份额始终不见起色。


    尽管井上俊一推行了一些本地化战略,也试图在移动搜索等新市场有所斩获,然而这些举措都效果欠佳,与总部的期望相距甚远,其在百度公司内部的地位也不断下降。任命井上俊一几乎是百度日本最后一次引起中、日两国媒体的普遍关注,自此以后,这家公司几乎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根据井上俊一个人网站及他在Twitter等社交网站上的资料,他已于2010年末离开百度,并于2011年创办了一家名叫通用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的公司,然而在中文和英文搜索引擎上竟搜索不到关于这一人事变动的任何报道。


    尽管未达预期,但百度日本仍存活了下来,百度的总站Baid*.c*m还跻身日本地区流量排名前二十的网站。与此同时,其他中国互联网巨头也跟随百度的脚步“反攻”日本:


    阿里巴巴早在2002年便推出了面向B2B市场的日本站,2008年又与软银合资成立阿里巴巴株式会社,正式进军日本,并在一年内便成为日本最大的B2B网站;


 

    腾讯也于今年3月联手日本运营商KDDI推出了手机QQ日文版。随着中国与日本互联网整体实力的此消彼长,在这场“师徒较量”中,中国企业的“反攻”势必会更加迅猛。


电商篇


乐天的中国野心


    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上,横跨B2B、B2C、C2C的阿里巴巴可谓是超级巨头;而在日本市场,三个领域则有各自的主宰者。


    B2B受中国与日本的经济结构的影响,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登录日本市场后很快处于领先地位;


    C2C市场被雅虎日本的雅虎拍卖把持,eBay在2002年被挤出日本市场后于2007年通过雅虎日本合作的方式重返日本,随后eBay日本网站也重新上线,但市场份额难有突破;


    日本的B2C市场则是日本本土另一家可以称得上“巨头”的互联网公司——乐天的天下。


    许多中国网民知道乐天是因为这家公司的中国战略。2010年6月,乐天和百度宣布合资成立名为“乐酷天”的在线商城;当年10月19日,乐酷天正式上线,业务覆盖3C、服装、食品、日用百货等多个领域。


    为支持这家合资公司的业务,百度在关闭旗下电商平台“有啊”时将其部分用户和商户资源导入乐酷天;乐酷天也试图以突出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吸引高端用户,还推出了团购业务。


    不过乐天没能避免重蹈国外互联网巨头的覆辙,乐酷天上线后销售情况十分惨淡,在与淘宝商城、京东、当当等本土对手的竞争中甚至无法取得1%的市场份额。


    今年4月,乐酷天宣布关站,乐天冲击中国市场的尝试宣告失败。


一个银行职员的电商故事

三木谷浩史在34岁那年创办了电商网站乐天


    1997年,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让许多日本人看好这个新技术带来的商业前景,然而对于在线购物,创业者和投资者们却并不乐观。


    34岁的三木谷浩史却持不同的态度,这位拥有哈佛大学MBA学位的日本人认为电子商务会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中心,而中小企业尤其需要这样的平台。于是他离开了工作8年的日本兴业银行,创立了乐天株式会社,运营电子商务网站“乐天市场”。


    与2年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亚马逊不同,乐天市场主要采取B2B2C的方式,邀请线下商家入驻该平台在线销售商品。在有着发达的实体零售业的日本,这一模式一经问世就受到大量商家和用户的青睐,乐天也迅速占领日本B2C市场,并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2000年4月成功上市。


    尽管亚马逊随后也登录日本市场,但美国巨头却难以撼动乐天的优势,市场份额距后者始终有着较大差距。2011年,乐天的销售收入达到47亿美元,而据国外媒体估计,亚马逊当年在日本市场的收入大约仅有19亿美元。


    不过偏安日本市场无法满足三木谷浩史的野心,在他眼中,乐天的目标是超越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商平台,而国际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


    从2007年起,乐天先后通过设立分站和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了韩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乐天则倾向于以收购本地公司的方式打开市场。2010年5月,乐天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在线零售商Bu*.c*m,后者是美国历史上成立第一年销售收入最高的公司,后来虽在与亚马逊的竞争中全面落败,但仍在美国市场保持着一定的知名度。


    不过最能体现三木谷浩史的国际化野心的是他在2010年宣布的一项政策——公司从2012年起以英语代替日语作为官方语言。


    在近日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三木谷浩史透露,当他宣布这项政策时,许多员工都感到震惊,一些人甚至认为这样做有失尊严;但在他本人及这一政策支持着的鼓励和帮助下,目前“英语化”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五月,乐天领投了针对美国图片分享网站Pinterest的1亿美元投资,并与后者展开深度合作。三木谷浩史希望能用社交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乐天,同时也希望能通过Pinterest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帮助乐天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当然,现实情况或许并没有三木谷浩史想象的那样乐观,乐酷天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和《福布斯》杂志谈到这家合资公司时,三木谷浩史反思了失败的原因:“中国的市场非常特别,一方面,电商平台上出售的很多东西是山寨产品;另一方面,大量来自硅谷的风投资金涌入了中国市场,这让市场变得过热。”


移动网络篇


日本人的i-mode

日本的i-mode手机几乎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时下的日本少女出门,有三样配备一定不能少:一个是六寸高的矮子乐高跟鞋,一个是让头发变色的喷发剂,另一个则是i-mode手机。”这是2000年美国《商业周刊》对日本i-mode风行情况的描述。是不是有点像今天的我们出门则必会随身携带智能手机。


    10年前,手机——或许更应该叫大哥大——在中国大陆还不算普及。那么一部i-mode手机到底能给当时的日本人带来什么呢?电子邮件、天气预报、电话簿、股票买卖、餐饮娱乐、手机购物、订票服务、电玩游戏……


    不仅如此,在2000年的时候,一个拥有i-mode手机的日本人可以浏览25000个网站。到2006年5月的时候,i-mode的用户可以浏览的网站数达到了97000个。


    享受丰富的内容之外,i-mode所需的花费还小,尤其相对于当时日本上互联网高昂费用相比。i-mode的收费方式分为基本费、资料传输费以及增值服务费,基本月费只要300日元(约为25元人民币),这个费用仅相当于日本一个西红柿的价格。


    上网花费的资料传输费以及增值服务费加起来,以日本一杯咖啡不低于600日元的价格来算的话,日本人只需要少喝3杯咖啡就可以负担得起了。


    丰富的内容,在搭配收费低廉的吸引力,i-mode简直如虎添翼。i-mode推出后半年时间,用戶数突破100万,2个月之后突破200万,到1999年12月i-mode的用户数已经达到了300万,当年即实现35000亿日元的赢利。


    此后的势头就更一发不可收,2000年11月,i-mode就已经拥有1500万用户。2006年3月,i-mode在日本的用户数超过4636万,而全球市场采用该服务的用户也已经超过了500万。


    i-mode是日本独特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i-mode的“i”意为交互(interactive)、资讯(information)、互联网(internet)的首字母“i”,以及英语中的“我”。NTT DoCoMo通过与手机厂商定制i-mode的手机,i-Mode手机重量轻(约100克)、彩色屏幕显示、内置Web浏览器、拥有发送信息以及其他功能,当时价格在300美元上下,很受日本青年一族的欢迎成为年轻族的时尚装备。


    “多年来,无数的美国科技专家在日本奔波,当他们惊奇地看到NTT DoCoMo以及任天堂的无线设备所能提供的功能(及速度)时,都不无羞怯地把自己那相对破旧的手机塞回口袋……”


    这是摩根士丹利一份移动互联网报告的开头。不难看出,NTT DoCoMo创新的i-mode模式为他们以及日本赢得了移动互联网的先机。如果说NTT DoCoMo就是日本“移动通信”的代名词,那么i-mode就是早期移动互联网的代名词。


表:i-mode提供的服务几乎无所不包

交易类

移动数据库类

生活信息类

娱乐类

移动银行服务

电话簿

新闻、天气

网络游戏

移动安全交易

黄页

体育消息

占卜/语言

票务预订

餐馆指南

城镇信息

歌曲查找

机票信息/预定

字典服务

赛马信息

FM收音信息

信息卡信息

烹饪查询

外币汇率

俱乐部信息

人寿保险

在线售书

地图

铃声下载

旅游信息

红酒评论

图片下载


中国腾讯淘金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成就了腾讯的辉煌


    在世界各地的电信公司为移动通信市场缩水而苦恼的时候,i-mode面对全世界吹响了成功的号角。


    推出i-mode之后,NTT DoCoMo很快就成为当时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公司,最先进的移动电话公司。在当时移动通信世界普遍低迷的情况下,i-mode从每个用户身上每个月能获得13美元的收益,2001年NTT DoCoMo的市场资本一度超过3500亿美元,成为当时最有身价的公司之一,排名仅次于微软和通用电气之后。NTT DoCoMo的成功,迅速引来全球诸多模仿者,中国移动就是其一。


    作为全世界用户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推出了自己移动互联网品牌——“移动梦网”。2000年9月,中国移动率团去日本NTT DoCoMo公司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11月,中国移动即宣布了移动梦网计划,联合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商,向手机用户提供类似i-Mode的手机无线网络个性服务。


    在关键的分成方式上,中国移动基本上也参照了日本i-mode模式是:应用内容服务为运营商带来的用户流量产生的收益,运营商从中收取小部分、另外9成左右的收益则归应用服务提供商。 


 

    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收益的分成呢?i-mode之所以备受日本人欢迎,近10万个可浏览的网站以及包罗万象的服务对用户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引力,而通过运营商预收费也给应用和内容提供商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可以说,i-mode造就了SP的同时,SP也成就了i-mode。和日本的i-mode造就了一大批SP一样,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则拯救了一大批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企业,这其中就有腾讯。而且对于腾讯来说,不仅仅是拯救,更是成就了今天的企鹅帝国。


    2000年6月,QQ注册用户突破了千万,这个数字还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然而,此时的腾讯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变现途径。互联网广告遭受互联网寒冬,收入微乎其微,甚至根本支撑不了QQ用户数迅速增长带来的成长投入。付费会员制的尝试也得到用户的买账。


    看起来,越是庞大的用户越是累赘。不过转机随着中移动取经过来而出现了,腾讯庞大的用户在“移动梦网”的计划里面则成为了源源不断的金矿。


    作为“移动梦网”第一批SP合作伙伴,腾讯最先推出的产品是移动QQ。移动QQ仅2001年3月份手机短讯息发送总量就达3000万条,占整个移动梦网计划实施以来业务量的一半以上。


    按照腾讯和运营商的收益分成协议,移动QQ运行数月就给腾讯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很快,腾讯就成了移动梦网的最大的黑马。这位最成功的SP,高峰期甚至占据了移动梦网内容提供商7成的业务份额。


    腾讯的业绩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也越做越大,腾讯与中国移动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黄金时代,直到苹果iPhone的出现。


智能手机对i-mode的挑战

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出现,对日本i-mode形成了有力的挑战


    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时代的出现,使得移动互联网的潮流从日本转向了美国硅谷。


    尽管凭借着先发优势,日本人在移动互联网仍然有不小优势,但是今天当我们再谈起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必谈的是美国的苹果手机、iOS系统和谷歌安卓系统,i-mode正在逐渐被人淡忘。


    与此同时,曾经作为学徒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也在这场智能手机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变革中,抢得了先机,在不少方面跑到了日本的前面。


    以iPhone4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时代的出现,使得腾讯和中国移动这对i-mode与SP时代的中国学徒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中国移动似乎不再像以前那般随心所欲了。以苹果手机和3G网络为武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正在逐渐蚕食中国移动过去多年来积累起来的2G用户。


    反观日本的情况,NTT DoCoMo同样也遭遇了将苹果手机引入日本的软银的冲击。


    其实,NTT DoCoMo并不是没有注意到iPhone,早在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NTT DoCoMo就和苹果谈判引入iPhone。


    但是乔布斯最终还是不留余地地拒绝了NTT DoCoMo要在iPhone中植入大量运营商自身的服务的要求。而植入大量运营商自身的服务,正式i-mode手机的最大特点。


    运营商把持了一切,不仅提供用户想要的内容,而且也提供定制化的i-mode手机。


    在运营商羽翼之下的日本终端厂商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虽然移动互联网领先于全球各国发展,但是日本始终无法诞生一个有世界手机品牌的真正原因。在2G功能手机时代如此,在智能手机依旧。


    所以,一旦iPhone这样新型的智能手机一出现就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冲击。


记者手记:封闭成了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最大顽疾


    i-mode模式成为一个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封闭系统。虽然这使得日本在移动支付得以迅速地推广和普及,但是定制化的服务,也使得日本的手机厂商沦为运营商的代工工厂。


    “日本的手机都是‘手工制作’的,这就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软银移动高级执行副总裁松本彻三说。


    在日本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mScore于今年2月发布的2011年日本人口手机使用调查报告,2011年年底,包括小灵通签约数在内,日本手机普及率超过100%,但是尽管有76.2%的日本人口使用移动媒体,却只有17%拥有智能手机。


    这之间的秘密在于:使用“高级功能手机”的用户在2011年依旧在日本的手机用户中占据半数之上。


    而所谓的“高级功能手机”虽然不能称上真正意义的智能手机,但是却几乎具有包括移动网站访问、GPS、移动钱包功能等任何高级功能。 


    面对依旧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因此SP依然将重心和精力放在给运营商提供应用服务,而放缓了在APP Store开发应用的步骤。这也使得日本在APP应用的开发上继续落后于美国,甚至中国。


    于是,才有了日本游戏开发商Gree国际首席执行官青柳直树在一次移动互联网日本论坛上直呼:“如果不改,我们在未来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也许我们还能苟延残喘两年三年,必须要改变思维模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成立于2004年的中国网络公司易查,在2006年来到日本打拼,凭借易查搜索打开日本市场,今天已成为日本市场排名第三的移动搜索网站,以及排名第二的移动广告网络网站。


    说起易查在日本成功的原因,日本的CEO入江将广直言:“因为我们的中国团队太疯狂了,很有勇气。”


    和易查一样,热酷公司也是在日本取得成功的中国创业公司的代表。社交游戏公司热酷凭借着《阳光小镇》、《阳光牧场》等社交游戏,成为日本社交平台上的游戏明星。 


 
本文出自2012-10-01出版的《电脑报》第3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王润武)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